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如此“收徒、拜师”可以休矣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5
来源:
编辑:

    翻阅《河南戏剧家》杂志,发现几乎每期都载有河南戏曲名家收徒的事,而且有的人一次收几个甚至十几个徒弟,比如:

    2007年8月10日,豫剧演员范静收蔡会娟等4人为徒;

    2007年12月26日,豫剧演员李金枝收阎麦玲等8人为徒;

    2009年6月18日,曲剧演员周玉珍、李振乾夫妻收郝春燕、钱志远等16人为徒,每人收了8位徒弟;

    2009年6月20日,豫剧演员任宏恩收刘海功等16人为徒;

    2009年6月27日,豫剧演员李树建收范军等11人为徒;

    ……

    河南戏曲界这种大批量地“收徒、拜师”之风有些不正常。

    作为收徒者,一下子把这么多人网罗门下,有精力有时间向弟子们悉心授艺么?如此不加选择地滥收徒弟,不能择人以严、授艺以精,既害了徒弟,又有损自己的清名,将来不是“桃李满天下”,而是“杂草遍地生”!山大王喽罗再多还是山大王!

    作为拜师者,不砥砺自身潜心习艺,一味地攀附名家跻身名门,拉大旗作虎皮,借此抬高自己身价,说到底还是名利心作祟,而艺术本身是最忌名利的。

    这两者合起来造成戏曲界“拜师不学艺”的不正之风。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人,无论是对艺术、对自己还是对弟子的选择,马连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京剧圈学唱马派的演员很多,而真正能够登堂入室的马派弟子也不过寥寥数人。当年申凤梅刚提出拜师就被马连良婉言谢绝,她几次三番到马连良府上拜访,诚恳地讨教,精诚所至,最终申凤梅成为马连良唯一的地方剧种演员弟子。而申凤梅也确实悉心学习马派艺术,努力提升越调品格,最终成为一代越调大师,真正无愧于乃师的严格要求与教诲。

    看看马连良、申凤梅这两位戏曲前辈,当今的一些戏曲演员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么?(张文民)

                                                                来源:中国戏剧网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