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戏剧学校于1983年8月着手筹办,当年12月24日开学。招入学生55人。学制四年。办校经费由县财政拨给,每年两万多元,连同筹备共投资12万元。教师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本县剧团抽调,二是从社会上抽调或招聘已改行的戏曲专业人员,三是聘请已退休尚健壮的老年艺人。由原剧团团长兼党部书记马士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并带政治、文化、音乐课(配备文化、音乐教师后只带政治课。1986年1月,调县文化局工作);原剧团副团长、艺委会主任、旦角名演员韩同书任教务主任并带唱念课,1986年1月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原剧团团委委员、鼓师郭天祥任总务主任并带打击乐课;靳国庆(晋东南戏校毕业生)带武功、把子课,1986年任教务主任;白书云(招聘的河北武功教师)带武功、身段、把子课;已退休的剧团音乐设计、演奏员赵成锁带音乐、演奏课;原剧团演奏员牛振国带音乐、弦乐演奏课;徐水秀带文化课,靳虎生任会计兼事务长。1987年9月,又借调县电影公司的秦建安来校代理校长。
课程设置方面:文化课设政治、语文、历史三门,原则上采用中学教材;专业课有音乐和演员的唱念、身段、武功、把子,演奏课的乐理、演奏,参照晋东南戏校的教学大纲进行。后期还经常外请戏曲界专业人士及名流来校讲学、授课、辅导和排练。晋东南戏曲学校退休教师郭云蛟、身段教师牛素菊、导演张福民,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主要演员吴国华、郭孝明、张保平、李德胜,中国戏剧学校导演系副主任赵景勃、女身段教师李素贞等,均来校作过较长时间的辅导与排练,对提高学员的业务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四年教学,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如青衣郭李梅,小旦娄国莲、娄玉萍,老旦王彩霞,女小生苏玲,二净魏小平,司鼓王志清,音乐设计曹文强等,都深受观众重视。1988年3月结业,建成陵川县青年上党梆子剧团。当年8月,即以折子戏《二堂舍子》参加了山西省在晋城市举办的振兴上党梆子调演,受到了高度评价。剧中四名演员全部获奖。其中吕腊秀扮演刘彦昌,获主演银牌奖;郭李梅扮演王桂英,获配角银牌奖;扮演沉香和秋儿的苏玲和郭俊霞,都获配角铜牌奖。
1989年初,陵川县青年上党梆子剧团并入陵川县上党梆子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