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戏剧之父——孔三传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53
来源:
编辑:

   时值公元二零零四年农历十月,节气大雪初过,天气却一点也不寒冷,尽管在晨暮仍有不少冷意,但丝毫也管不住晌午时分热烈照射着的太阳了。家,虽然是温暖的,可人却总不能一直被这种暖意包裹。若是这时在户外漫步,只需要一件羊毛衫外加一西服即可。你就尽可以欣赏到街边或俏立或娇走的女子,有时甚至可以看到她们穿着裙子悠闲着朝你迎面渡过来,仿佛就是想急切地将夏天一般的火热躬身奉送给你。近处是这些,远处则是随文明而崛起的高楼,再远处就只有一起一伏曚胧的山了。

  在山西是不缺少山的,更勿需你仰望才能看见。山就像你脚边不知名的小草,或者擦身而过的一个人一样,普通的再也普遍不过了。我是喜欢山的,不仅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更是因为在这山里,有无穷无尽沉甸甸的文化吸引着你。这山里的文化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样,表面上或许会看到沧桑,然而只要你稍微表露出一点兴趣,你便会轻而易举地发现点什么,而你所得到的,恰好正是你许多年来不曾释怀和忘却的,甚至有些是一直在期盼和寻觅的。如果你说文化是一种继承,是一种发展,我更想说文化是一种发现,或者说是一种发搅。

  皇城相府火起来了。而许多仍然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山西晋城比起安徽的徽州来,一点也不逊色,仔细比较,甚至有点相仿,都是被群山秀水围绕,都有历史积淀的古村落,都有史诗一般的商业文化,更有蕴味悠长的传统戏曲剧种。

  人们是知道中国京剧的,却很少有人通晓晋剧。许多人了解梅兰芳,却不知道丁果仙。有的人知道“生旦净末丑”,却不知道“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路梆子”。尽管整个戏剧艺术现在处于式微的命运,被节奏更快更贴合时代的电视,网络艺术所替代。但仍然有许多国人致力于拯救戏剧,或者说更喜欢戏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都有其深厚的土壤,都有从萌芽,到生长壮大,到鼎盛,再到衰落的过程,当一种艺术走向衰落时,必然会发生一种质的变化,再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人的面前。文化也是如此,然而人却不能重生,这不知是人的渺小还是人的伟大。

  一路向戏剧的源头看去,你会发现孔三传这个人。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却把他做为曲艺大师,作为戏曲的创始人。可见其对戏剧艺术的巨大奉献,是他首创诸宫调。什么是“诸宫调”呢?说白一点儿就是将古代的许多纷杂的宫调合在一起,并加以变化和说唱。它的本质就是将社会和人以高度艺术的夸张手法描绘出来,充分体现了社会是艺术的原生态。诸宫调产生于民间,民间才是艺术的真正创造者。它促成了元代杂剧的加速成熟。我们所知道的现存于世的有两部“诸宫调”巨著,一是《刘知远诸宫调》,另一本是《西厢记诸宫调》,作者是金代山西侯马人董解元,写的是发生在山西永济普救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它以上乘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提供了蓝本。而《西厢记》后来成为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孔三传以及董解元的艺术创造无疑起了奠基作用。难得就是这么一位有心人,集千年中国古典音乐精华以大成,直接为其后元代的杂剧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孔三传就像一个迷一样,留给人许多不知不解。查阅他的资料,你会发现无生卒年,也无较为详细的经历介绍。大概是他生活时的年代太久了,被人们所遗忘。当然人是尽可以无名的,只要他对社会的奉献在。他约于北宋神宗(1068—1085年)在世,据说是北宋理学家程颢所创办乡校里的学生。程颢是谁,就是这位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系统研究和发展了由唐代教育家韩愈提出的道学思想,进而演变为理学,“理即性也”。他是我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者的代表之一。抛开他的思想不谈,在教育方面,首倡“乡必有校”,在为泽州县令三年期间,建立了乡校72所,社学数十处,为“河东人物劲气豪,泽州学者如牛毛”谱写了开山之篇。孔三传就是在这么良好的师教氛围里成长起来。

  他出身于此,受教于此,却因为生活所迫,到繁华的京师说唱为生,不想一唱成名,即为名声所累,连自己的真姓名也隐埋不见。“三传”不是他的真名,据记载,“三传”即“多知古书、善书算、阴阳之意”。可见他并不只是位说唱艺人,更是一位文人,智者,术士和谋略家,不由得令我肃然起敬起来。俗话说,艺不压身,若是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并致力于追求最高境界的话,那他离圣人已经不远了。

  晋城是孔三传的故土,就是我脚下的这绵绵群山哺育和滋养了他。他对戏剧的贡献却不是偶然之举,绝对不是历史的心血来潮之作。可以说山西晋东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未了的神话,从女祸补天,夸夫追日之时起,就从未间断过深厚的文化内涵。山西晋东南位于黄河之北,太行山一翼,南为中原,北为少数民族。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各民族聚居之地。对戏剧最直接的影响是金元南下,比起汉民族来,少数民族历来能歌善舞,恰封人主大行仁政,国泰民安。盛世必兴娱乐休闲,好有声色之辈。特别元灭金后的八十年间,因废除了开科取士制度,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文人与民间艺人一起成立了书会组织。孔三传就是最先开拓的杰出代表。所以说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产生了戏剧艺术,山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能形成这样的艺术也势在必然,大环境如此,诸宫调孔三传能奈几何。

  诸宫调毕竟不同于戏剧,最主要的区别是诸宫调以第三人称为手法,而戏剧是第一人称。所以诸宫调并未流传开来,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未形成体系,虽然产生于民间,却并不能在民间获得大范围的推广,艺术要靠上层建筑认同和推动,正如同规则形成规律一样,一种新鲜事物只有掌握其规律,才便于人认识和掌握,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大概孔三传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从山西走出去到了北京,靠士大夫和有闲阶级来认同和传播,为我们留下了这一宝贵财富。二是戏剧产生自诸宫调,任何一种艺术萌芽之初都会经受考验,或者变化,有时甚至变得似是而非,完全两样,这些也都是情理之中。忽然间对戏剧的式微命运惑然开朗,有什么必要为它担心呢,电视艺术不正是人体艺术、舞台艺术、摄像化妆技艺的结合么。网络艺术也不正是电视艺术的接续,以更为自由和开阔的视野摆在你我的面前,供我们自由选择么。

  我常认为山西是从来不缺乏资源和人才的,地杰人灵。但正是因为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反而束缚了山西人的思维和手脚,近代山西商人刚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却被腐败的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者的入侵打击而衰败,当发现其地下蕴藏着百万年的精灵时,又饥不择食,一味贪婪其中,像饕餮一样,只流露出暴富和贫穷的模样了。与其说我要怀念孔三传,倒不如说我更希望山西晋城以文化取胜,晋城人都能走出这山来,或者把别人请进山来。与其说我们在关注历史,关注晋城,倒不如说我们在关注未来,关注中华民族。当任何一种新锐都足已将历史颠伏,将命运改变时,我们不得不留言给自己,这是怎么样浓厚的情感和深沉的问候呀。(文 / 古来风)
  
  2004年12月9日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