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聚贤育才:开启山东地方戏曲振兴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53
来源:
编辑:

    刘为民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实施山东地方戏振兴工程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极大关心和支持,着力把戏曲人才培养作为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健全戏曲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在营造人才成长环境上出实招,全面加强戏曲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戏剧种开枝散叶,蓬勃发展,开启了山东地方戏曲振兴的新阶段。

    培养戏曲人才后备力量

    山东地方戏种类繁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多达56个剧种活跃在舞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众兴趣的变化,到2006年,能够演出的地方剧种仅剩下14个。这些地方戏剧种消失或衰落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失去了传承人。后备人才的青黄不接,使这些古老的剧种无法延续和发展,令人痛心。因此,实现山东地方戏曲的振兴和发展,培养戏曲人才后备力量是关键。

    戏曲艺术讲究“童子功”“科班培养”,10岁至18岁是黄金年龄段,戏曲后备人才培养,重在从小培养,从基础抓起。2012年,山东省电影学校正式更名为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作为培养戏曲人才的专门学校,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都做了相应调整完善。从娃娃抓起,培养更多优秀戏曲人才,成为转型后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目前已经开设了京剧、吕剧、柳子戏等专业,为省内外戏曲院团培养输送一批戏曲新生力量,许多优秀学员在各自行当开始崭露头角。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也根据需要开设了戏曲表演、戏曲音乐伴奏、戏曲文化传播等专业,十分契合省内地方戏发展的实际,学院正在筹建的戏曲创作工作室也将成为戏曲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戏曲学校已经成为培养戏曲人才后备力量的重要阵地。

    为吸引更多的孩子从小开始学习戏曲,山东省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戏曲教育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戏曲中专教育的扶持力度,这些保障措施,极大增强了戏曲教育的吸引力,报考戏校的学生逐年增多,招生难问题有了较大缓解,戏曲后备人才力量越发充足。

    探索戏曲人才培训有效途径

    建立培训基地,探索戏曲人才培训的有效途径。利用艺术院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其教学优势,探索开展在职专业人员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做好新形势下戏曲人才培训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实施振兴山东地方戏工程的重要举措。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自2011年以来,依托山东艺术学院等省内艺术院校建立培训基地,加强省内各戏曲院团与高校之间的对接,举办各类戏曲专业培训班,促进院团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2012年,为期一个月的山东地方戏曲音乐创作培训班在山东艺术学院培训基地成功举办,部分省内戏曲院团的创作骨干参加了培训。对于久违校园的学员们来讲,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在激动之余也更加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排练厅,他们都与在校学生一样聚精会神,培训效果十分明显。

    开展专题培训,突出培训重点。近两年来,省、市两级宣传文化部门共组织举办各类戏曲演员培训班或研修班60多期次、编剧培训班22期次、导演班19期次、舞美人才培训班16期次,培训各类戏曲专业人才3000多人次。在职人员培训以业务水平提升为重点,突出培训的专业化特点,强调培训的针对性。2012年下半年举办的首期京胡演奏员培训班则在突出培训的特色、提升培训效果方面做了成功尝试。培训班在事前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员的要求,在加强基本演奏技能培训的同时,邀请京胡演奏名家燕守平等前来授课。这些京胡演奏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将自己几十年的舞台表演经验传授给学员,令学员受益匪浅。

    发挥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实施山东地方戏振兴工程以来,名师收徒空前活跃。2011年8月,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举办地方戏青年演员集体拜师仪式,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李岱江,柳子戏表演艺术家黄遵宪、李艳贞,五音戏表演艺术家霍俊萍,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郝瑞芝等集体收徒,名师带徒,把艺术积累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促进了青年演员快速成长。在发挥省内老艺术家作用的同时,还为青年演员省外拜师创造条件。近年来,已先后推荐一批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京剧演员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杨乃彭为师,“传帮带”的效应越发明显。

    “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开展在职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山东地方戏曲的发掘研究;另一方面,更要创造条件增加学习观摩机会,借鉴兄弟省地方戏剧种发展的经验,促进山东地方戏水平的提升。在举办戏曲音乐创作培训时,组织学员分别观摩了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剧种的经典剧目,开阔学员的视野,提升创作灵感。借助文化交流,积极推荐本省地方戏走出山东演出进行交流。

    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引进来”的作用。通过开展跨剧种、跨地域交流,学习借鉴外省剧种在艺术创作表演上的长处,丰富专业演员的表演内涵,不断提升表演技能。通过以外促内,将本土剧种进一步发扬光大,打磨成品质独特、光彩夺目的“戏曲明珠”。近几年,先后邀请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著名京剧演员来济南分别演出《穆桂英挂帅》、《铡美案》等剧目,并邀请评剧、豫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等剧种知名戏曲理论家和表演艺术家到山东授课,就戏曲理论、唱腔、表演、舞美、化装、音乐等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帮助省内院团演员提高业务水平,极大地促进山东地方戏的舞台呈现水平的提升。

    提供积极的政策环境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戏曲振兴工作,把振兴山东地方戏曲写入省第十次党代会和201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全面部署,为戏曲人才后备力量培养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切实保证生存之需。近年来,省、市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演出的办法,圆满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的任务,其中省里每年购买演出5000场,每场补助1万元,基层院团演员在此项活动中得到锻炼。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持,对列入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24个地方戏剧种所在院团,每团每年给予10万至20万元扶持资金;对地方戏曲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1万至2万元补助。通过这一措施,已经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恢复或新建地方戏剧团11个,复排或新排地方戏剧目50多个,古老地方戏剧种又有了传人。

    积极搭建平台,助力优秀戏曲人才脱颖而出。培养戏曲人才,既要加强培训,也要为他们展示才华搭建舞台。采取“以赛代练”帮助戏曲演员提升表演水平的办法深受演员欢迎。2012年举办了首届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山东广播电视台开办的《每周一台戏》、《戏迷时间》栏目,2012年,山东卫视又倾力打造大型戏曲栏目《金声玉振》。通过这些手段为宣传推介山东地方戏曲和演员创造了条件,使地方戏的普及程度得到提高,演员的知名度也在提升。

    社会力量支持,形成促进戏曲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2012年,山东省戏曲艺术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该促进会成立以来,发动社会力量扶持戏曲事业的发展,先后举办了“联通杯”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等活动。

    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振兴山东地方戏工程的扶持下,部分濒临灭绝的剧种喜获新生,山东地方戏曲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又再度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以莱芜梆子《儿行千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地方戏剧目涌现出来,一批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山东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来源:中国文化报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