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访谈采风
当前位置:首页>访谈采风
许保太:结缘戏剧道具 一生传承发扬
发布时间:2011-12-15 16:29:14
来源:晋城广电网
编辑:

  一位与制作戏剧头盔、道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手工艺人,下面我们带您去了解他与戏剧道具结下的不了情缘。

  在高平市寺庄镇北王庄村的村道旁,竖立着一块不起眼的广告招牌,上面手写着:此地订做戏剧头盔,花轿灵轿。这位作广告的手艺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主人公许保太的家。

  采访:许师傅,在家呢?来吧来吧。你忙不忙现在?忙着呢!

  许保太一家如今还住着以前的旧房子,不大的空间里摆满了各种做好的头盔和道具,还有各式工具、材料,这里就是他们一家做工和生活的地方。现在,他正和老伴一块做头盔,两人专心致志的忙着手里的活。(采访:许师傅,你现在是给哪做得这些头盔?给晋城和野川。你从接到这个活到现在多长时间了?十天了吧。大概多长时间能做完?20来天。大概多少顶帽子?也就是十几顶。现在这个生意怎么样?差不多,当然不如以前好。)

  今年63岁的许保太做戏剧头盔、道具已经有30多年了,他掌握着王帽、王盔、凤冠等100多种戏曲头盔,各种道具,各种规格六角龙凤灯、工艺棒的手工艺。据他介绍,他家祖传的这门手艺自清代后期到现在有160余年历史了,他是许家的第三代传人。

  采访  许保太:据我父亲说,从我爷爷许瑞林那一代开始传给我父亲叫许全城,我爷爷算是第一代吧,父亲算第二代,我就是第三代了。

  许保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经营这门手艺,不止本地本省的职业剧团专门来订货,外地外省的客户也是络绎不绝。靠着这门祖传手艺,他成了当时县里有名的万元户。

  靠着当年精湛的技艺和诚信经营。他声名远扬,1982年还迎来了时任山西省省委书记李立功的考察和拜访,同时,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农民画报等媒体的记者集中报道了他的手工艺和事迹,让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现在,他还保留着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和《农民画报》的报道。

  采访:这个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来咱家专访的时候对话录音。这个磁带和这本书您保存多长时间了?29年了。是咱们家做出得头盔属于祖传民间工艺的留念。

  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一些农村小剧团纷纷解散,道具、头盔的需求量开始逐渐下降,许保太的生意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开始变得不景气。

  采访 许保太:从2005年以后,就不怎样了。也有零星来订的,尽管这样,生意也不很景气,因为职业剧团和农村剧团,农村剧团一没有,光职业剧团要家不多。

  尽管生意相比于从前有些不景气,但是许保太一家还是能靠着这门手艺每月收入两到三千元钱,同时他也在不断地潜心研究、琢磨,提高技艺,希望把这门祖传的手工艺传承下去。

  采访 许保太:主要还是怕这项手工艺丢掉,这个感情是很深的,因为是祖上遗留下来的,起码不能丢失了,不但不能丢失,还得传给孩子们传给后人,甚至打破常规传给外人都可以。

  现在,许保太的儿子许有义成为了这门手艺的第四代传人,在他的身上寄托着父亲的美好期望。

  目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项民间手工艺,在高平市、寺庄镇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许保太正在积极地申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地宣传、保护这项民间手工艺。

  在与他心爱的手工艺相伴30多年的道路上,制作戏剧头盔、道具成为了许保太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岁月的流逝中,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财富不要丢失,永远为世人呈现一份美丽。

(来源:晋城广电网 本台记者:张丹、鹏铭报道)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