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戏曲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戏曲新闻
国家京剧院三团祭拜梨园鼻祖
发布时间:2021-09-27 15:14:30
来源:
编辑:

    京剧,中国的国粹,它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当然它还属于每一个热爱戏曲的西安人。近两日,古城西安京胡悠悠,京韵飘荡,由梅葆玖、张建国、陈淑芳、王艳等京剧名家带来的国家京剧院三团的名家名段演唱会让古城戏迷好好过了把瘾,对于这场京剧盛宴,西安的戏迷票友连声叫好。昨天,圆满完成演出任务的京剧名家们来到临潼,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后,又在华清池祭拜了梨园鼻祖唐明皇,为此次西安之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参观第八奇迹

  祭拜梨园鼻祖

  虽然连续两日的精彩演出让京剧名家体力有些透支,不过昨天一大早,他们还特意起了个早床,赶到我市临潼区,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透露:“一方面要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来西安一趟不容易,一定要感受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壮观;另一方面因为临潼的华清池有梨园旧址,而我们京剧界也很崇敬这位梨园的祖师爷,所以无论如何都要祭拜一下。”

  兵马俑,作为西安乃至陕西的象征,几乎是每个外地游客的必经之地,此次来陕演出的很多演员都是京剧界的新秀,也是第一次来西安,兵马俑齐整的兵阵、磅礴的气势让他们非常震撼,也充满了感慨。“这些俑头正在修复吗?”“当年兵马俑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年轻的团员们围着导演问个不停。梅派青衣王馨元很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次来西安真的太开心了,演出非常成功,而古城西安的文化积淀也如此丰厚,处处古色古香,这次西安之行一定会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昨天的临潼之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祭拜梨园鼻祖唐明皇。梨园旧址位于华清池内,据专家考证,华清池的梨园旧址就是当年唐明皇杨贵妃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虽然盛唐繁华已逝,不过这里对这些梨园弟子来说还有重要意义,他们都特意要来看看,张建国告诉记者:“在梅兰芳大剧院内就有唐明皇的塑像,每次演出前我们都要为其敬香,此番来到华清池更觉意义重大。”

  轻伤不下火线

  感谢西安戏迷

  结束了华清池的参观,也标志着此次京剧名家结束了西安之行,谈及此行,他们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开心。梅花奖得主陈淑芳告诉记者:“我走过全国许多地方演出,西安的观众真是太可爱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很高,观众也很热情。有了观众的鼓励,我演起来也更带劲了。”

  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扮演李奶奶的谭小令其实只有28岁,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姑娘,不过在前晚演出时,这位姑娘却以极大的毅力感动了所有人。因为急性肠胃炎,就在上台之前她还在打点滴,甚至医生都劝她不要上台了,不过打完点滴之后她还是光彩熠熠地站在了舞台上,声音并未受到影响。不过当她虚弱地走下舞台时,还是心有余悸地跟朋友说:“幸亏李奶奶是第一个遇害的,要不我怕自己都坚持不下来了。”当记者昨日提及此事,她却很淡然:“轻伤不下火线,这是梨园行的规矩,要不怎么对得起那么热情的西安戏迷。”

  老翁多年梦圆

  读者感谢报社

  由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曲江文化演出公司主办的此次国家京剧院京剧三团的演出活动得到了广大戏迷票友的热情支持,本报此前曾报道过热心读者李冠宇的故事,演出前他曾来到报社,并带来了两大本梅兰芳与梅葆玖曾经在各地演出的节目单、戏票、邮票等,足有数百件。甚至还有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时最完整的一套节目册。

  64岁的李冠宇告诉记者,能够见到梅葆玖先生实在是难得的机会,所以这次自己一定要争取和梅先生说句话。他说:“我12岁起就看梅家父子表演的京剧,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跟梅先生合张影,圆自己50多年来的梦。”因为要筹备纪念梅兰芳115周年演出活动,梅葆玖此行非常匆忙,不过在本报记者的帮助下,李冠宇终于圆了和梅葆玖合影的梦,合影后他难掩激动之情,给记者发来短信:“感谢西安日报社送给我们这样精彩的演出。”

  实际上,这不是李冠宇一个人的话,很多读者都表示,自己是《西安晚报》的老订户,西安日报社此番答谢读者举办这样高档次的演出活动,不但提升了报纸的文化品位,更是千万读者的福音。张建国说出了读者的心声:“这次活动不但赢得了戏迷和社会的认可,更是传承戏曲文化的典范。”(张静)

                                                                          来源:中国戏剧网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