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戏曲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戏曲新闻
晋城:为戏痴迷
发布时间:2021-09-27 15:14:50
来源:
编辑:

78岁的段立社老人在租住的简陋平房里,兴致勃勃地唱起了上党梆子《皮秀英打虎》选段。

    “我叫段立社,现年75岁,川底乡郭庄村人,……我既没有高血压,又没有心脏病,不让我来演唱这不公平,如果万一出现意外,不会让戏迷协会担负责任。”这是一个老戏迷写的保证书,存在市戏迷协会会长张付军的抽屉里。“热爱上党梆子的戏迷太多了,年龄大的也有很多,每周六活动都有很多人参加,怕出意外,只好让他们写下保证书。”张会长无奈地笑笑说。
 
    在位于市区东关社区的一处简陋平房里,今年已经78岁的段立社正手舞足蹈,唱起了一段上党梆子戏。“我前年就来市里租房子,专门为了看戏、唱戏。”老段笑眯眯地说。他唱的是《皮秀英打虎》里皮老爹的一段唱词,只见他在只有几平方米的空间里闪转腾挪 ,甚是灵活,一点也不像古稀老人。“上党梆子太好 了!太好了!”谈起上党梆子,当过木匠的段立社兴奋得有点语无伦次。
 
    “唱上党梆子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解除郁闷!”作为见多识广的记者,我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描述上党梆子。也难怪,祖传三代的老中医许福安能说出这样的话。
 
    “我年轻时就喜欢唱,心里不痛快了就唱几句,烦恼很快就忘记了。”如今,许福安和二女儿许新梅都成了戏迷协会的铁杆戏迷。在女儿的鼓励下,老许不仅登上了戏迷协会的舞台,还有了自己的“粉丝”。“前几天我路过胡同口,一位老太太拉住我说,你唱的《蝴蝶杯》太好了,把我的手都拍疼了。”老许开心地说。更让老许骄傲的是,女儿参加上党梆子2013年度总决赛,还获得了十佳戏迷称号。
 
    “前年,我和明明光看戏就看了100多场,从正月的《凤鸣春晓》上党梆子剧目展演,一直到冬天上冻没有戏了,再看剧团排戏。晋城市的各个县都跑到了,为了看戏,还专门去了长治等地。我们和演员们都成了熟人,有时候他们还让我们在团里一起吃饭呢。”刘小生今年只有39岁,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人,跑个体运输,他和“发小”续明计兴趣相投,都喜欢上党梆子。除了看戏,哥俩也喜欢唱戏。在戏里,常常一个扮王朝,一个演马汉。“我们还自己花钱买了行头,有时候团里也让我们去演个小角色过过瘾。”刘小生说。
 
    在戏迷中,李来喜有点特殊。他今年65岁,泽州县金村镇铺头村人,从事教育工作38年。他的爷爷李焦炉是清同治末年至光绪初年泽州府著名的上党梆子戏班子“义和会”的旦角;父亲李希仁从解放初期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编写和执导现代戏。他从小耳濡目染,对上党戏情有独钟,13岁就登过台。退休后,他除了看戏,主要精力放在挖掘上党戏传统剧目、编写戏剧故事和组织戏迷活动上。“上党梆子的繁荣离不开广大戏迷,我只有尽力去做,才能告慰先辈们。”李老师说。
 
    市戏迷协会会长张付军说,现在协会注册会员就有500多人,有时组织戏迷演唱会能吸引千余人观看。
 
    关于戏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李来喜没事时就研究上党梆子的资料。他正在修改一本1979年的手抄剧本。

孙有根在专业剧团退休后,被戏迷协会邀请担任乐队队长。他对唱腔、表演、音乐样样精通,成为戏迷中的灵魂人物。

刘小生和续明计两位戏迷自费买了戏装,常常在家里排练。

台上台下都沉醉在上党梆子的乐声中。

上党梆子带给人们的喜悦,足以消除一切烦恼。

老中医许福安父女都是铁杆戏迷,配合得也很默契。父亲一叫板,女儿就配上了戏。

来源:太行日报(图/文 本报记者 关云)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