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三关排宴》传承的重要性(张保平)
发布时间:2023-08-23 16:48:52
来源:本站
编辑:张付军

上党梆子《三关排宴》传承的重要性

张保平

由人民作家赵树理改编的上党梆子古装戏《三关排宴》,于1962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距今整整60个年头了,这部戏对古老的上党梆子意义非凡、影响深远,至今仍具其重要的理论和研究价值,它的艺术高度像教科书般跨越半个多世纪,始终引领着我们艰难前行。但是,岁月的流逝使我们有点轻视了它的存在。笔者以为,虽然后来上党梆子也出现过很多好作品,但都不可与《三关排宴》比肩。这篇小文只是笔者的一些感受,一家之言,愿与同仁共享,多有不妥,还请赐教。

一、《三关排宴》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赵树理先生不愧是近代中国文学巨匠、语言大师。上世纪60年代,全国戏曲界都有一部古装戏拍摄成电影的契机。由于本人生于1960年,对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这里不作过多赘述,自有前辈说得更清。我只想:为什么赵树理在几百部上党梆子传统戏中偏偏选择了《忠孝节》(《三关排宴》原名)加以改编?而其意义又在哪里?

在传统戏《忠孝节》中没有“坐宫”一场,而有“盘路”和“金殿”两场戏,赵树理改编后才有了现在的《三关排宴》,具体情节大家早已烂熟于心,这里不再重复说明。听老人们讲赵树理改编后的《三关排宴》,当时也颇有微词,他们的观点是“盘路”一场有一段经典唱腔,“金殿”一场的舞台呈现是三层幔子,最具上党梆子艺术特色,拿掉有点可惜。我认为有一定道理,甚至认为现在舞台演出加上“金殿”一场也未尝不可,这要看观众的认可度,从中权衡而慎重。由此拿《忠孝节》和《三关排宴》作一对比,我才真正理解了赵树理为什么这样改。“盘路”一场主要描写肖银宗赴三关议和的心情。从写戏重在写人物角度出发,赵树理在“排宴”一场已把肖银宗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纵观全剧赵树理也只有忍痛割爱。而“金殿”一场的舍弃,完全是为杨四郎这个人物的命运归宿或人性层面最后的尊严,留下一丝恻隐之情。而加“坐宫”一场,则是赴三关之前杨四郎和桃花公主道明真相后,两人内心世界及矛盾纠葛的全部呈观。“坐宫”一场也对“排宴”一场剧情推进,人物之间的情感表述作了很好辅垫。笔者曾饰演剧中杨四郎,并感受到了赵树理在改编时取舍上的无奈和复杂心情。因为赵树理最喜爱传统,他对上党梆子的热爱甚至超过他的文学创作(赵树理之子赵二湖曾这样说)。赵树理为了写活人物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多样性,舍了传统舞台呈现的形式和过场。改编后的《三关排宴》人物个个鲜活,人物关系更合情合理。

以下,就几个人物做个简单定位和分析。

《三关排宴》从中国传统观念“忠、孝、节、义”入手刻画人物,戏里每个人物都有其历史背景定位和人性复杂多变的特点。佘太君是宋朝“忠”的代表和化身。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故事家喻户晓,她赴三关议和是在宋朝大胜辽国之后代主践盟,俨然一个胜利者姿态并代宋王赴会,胸有成竹,大义凛然,议和中和蔼可亲,举重若轻,尽在掌控之中,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胸怀和担当。而想起亲生儿子杨四郎被辽国掳获并招为驸马时又顾虑重重,这就给佘太君的塑造设定了两个身份。一个政治家和一个母亲,而这两个身份又是对立的、矛盾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从佘太君唱词“猛想起四郎儿无耻反叛”到剧终佘太君的三声笑,即完成了佘太君内心冲突又最终释怀的人物行为准则。三声笑释放出的巨大冲击胜过千言万语。第一声大笑,宋朝战胜辽国、不辱使命完成议和大计,逼杨四郎自尽,了却杨家不容有辱门风的事和人的存在。第二声笑,是一个母亲逼亲生儿子以死明誓,骨肉相残,撕心裂肺,肝肠欲断,哽而无声,泣也无泪。第三声笑则浮如轻风,淡然而去。其内心的强大与脆弱、胜利与失败、得到和失去,表现了政治的残酷、母亲的无耐,一切回归如初,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人物内心矛盾和外在矛盾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的佘太君活灵活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人思考,回味无穷。

肖银宗在《三关排宴》中只有一场戏,而在观众眼里。这个人物可与佘太君比肩齐眉、份量极重。

两国议和如释重负,辽国虽败,但来日方长。肖银宗不失一国之主,“践盟约守信义怎敢偷安”,“饮一杯和平酒同庆万年”,辽国虽败,但国威不可灭,肖银宗内心其实有权宜之计。但国事已定,提起家事得知驸马木易是佘太君儿子时,肖银宗精神完全崩塌。对自己而言,视如己出、百般信任的木易驸马竟然是佘太君四子,而且隐姓埋名10余年。对于文韬武略、洞察一切的一国之主如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这分明就是戏弄人生。肖银宗五味杂陈,欲罢不能,宴前失态,口吐鲜血,气、愤、怨、恨、爱、情、义都不能说清肖银宗此时心境,气太君?愤自己?怨公主?恨四郎?爱驸马?一个情字何以了断!最不能让肖银宗接受的是自己的女儿也蒙骗自己,所以议和时的政治家肖银宗不存在了,她回归到了一个母亲、岳母,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处理面前这乱成一团的家事,她又淡然了,言谈举止有礼有节。而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当佘太君提出要回杨四郎时,肖银宗不置可否。但为爱情愿舍去一切的不懂政治的、不明事理的、单纯可爱的桃花公主,也要随杨四郎去往宋朝时,肖银宗彻底垮了,“自家女儿心摇动,还望旁人尽什么忠”,肖银宗面子里子输个尽光,一切任命运摆布吧!这还没完,肖银宗痛斥公主后,刚烈的桃花公主当场撞柱而死,给爱情做了最好的诠释,给肖银宗的精神崩塌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真可谓陪了夫人又折兵。三关议和惹来暴风骤雨、暗流涌动、惊涛骇浪的剧情跌宕起伏,几乎都要肖银宗来承受。她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母亲,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忍字能解开?一个了字可说清?复杂的情景,刻画深刻的人物,矛盾的层层叠加大大丰富了肖银宗的内心世界。所以,能演好肖银宗,若无对人物内心世界有深刻细腻的把握能力和扎实的表演功底,是无法完美塑造的,因为太难了。

以上两个人物的塑造,足见赵树理的思想境界与艺术追求。至于杨四郎和桃花公主的塑造也是精彩绝伦的。杨四郎对桃花公主的爱、对肖银宗的情、对自己无颜面对母亲的自悔,被杨排风数落一通后,自刎于三关,这样的结局留下一个最后的、也是迟到的尊严。桃花公主是最具人性化的一个人物,她有游牧民族的性格特征,真诚,善良,率真,不懂政治却最通人性,她的碰柱而死,使她的精神得到升华。

《三关排宴》的改编,对于上党梆子而言是最具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不可复制的经典。赵树理精通文学,更懂戏曲,关键是他太懂上党梆子了。他对戏曲的程式化,舞台呈现的特色和写意化,行当及人物处理,都按戏曲美学和规律结构而设计。如行当的丰富,佘太君(老旦)、肖银宗(青衣)、杨四郎(须生)、桃花公主(小旦)、焦光普(三花脸)、杨宗保(小生)、韩昌(花脸),行当如此齐全。我想,赵树理在选择改编剧本时,都做了全面而充分的考量。

二、《三关排宴》的唱腔设计和曲牌运用

一部戏能成为经典,剧本当然是最基础的基础,所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它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但作为戏曲只有一个扎实、高级的文学剧本是远远不够的。导、演、音、舞、服、化、道缺一不可,最重要的除了剧本和演员外,我想就唱腔及音乐的重要性单独谈点感想。

《三关排宴》的唱腔设计石岩、马天云二位也是大师级人物,就像赵树理说“上党梆子天下第一”一样。石岩,晋城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乐队队长,他曾用三弦演奏上党梆子访问莫斯科。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晋东南戏校学戏时,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也许是命运安排,也许是缘分。课外,我总爱去石岩老师家聊天,一个是十五六岁不懂世事的孩童,一个是上党梆子音乐界的巨人,我们竟然能聊到一起。他曾是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考总政时的考官之一,他的音乐理念就是“特色”,对上党梆子的理念就是“传统”。样板戏时代,全国戏曲院团大部分都是照搬京剧,唱腔也是按京剧的节奏唱上党梆子,音乐则是全部照搬。那时石岩先生就说:《沙家浜》朝霞映在阳澄湖上的前奏不如用上党梆子曲牌“当当鼓”,我甚是诧异。他还完全用上党曲牌和唱腔设计《杜鹃山》中的“乱云飞”。当时不懂只觉得好奇,现在明白了,石岩先生是高手中的高手。实践证明石岩先生的理念是多么让人敬佩!先生在长治和平医院弥留之际喃喃自语:什么样板不样板,上党梆子就是上党梆子。“上党梆子,老子天下唯一”。多么深刻,和赵树理合作能不出精品才怪。马天云,襄垣人,原山西省歌舞剧院小提琴手,上党戏曲名家郝聘之的丈夫。我在戏校时,他也是我的音乐老师,我和国华结婚后叫他姑父。他曾担任上党落子电影艺术片《佘赛花》的音乐和唱腔设计(与吴宝明、张堂则合作),后来《初定中原》《杀惜》《打龙袍》均是他的唱腔设计。我受他影响更深一点,他甚至可以给演员讲戏,以增强我们对上党梆子传统唱腔的认知。

《三关排宴》的音乐唱腔,气势恢宏、磅礴激越,把上党梆子的音乐特色运用到了极致。开场曲牌“万花灯”,接关曲牌“醉太平”,排宴曲牌“扬州傍妆台”,结尾处又用“万花灯”,音乐统一协调,地方特色浓郁,和上党梆子传统唱腔浑然天成。时至今日,我认为还没有一部上党梆子戏能超越该剧的音乐和唱腔。《三关排宴》唱腔行当化,是其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其实唱腔是有属性的,什么人物,用什么板式,在什么场合,大背景,小背景,根据行当的不同,再从人物角度着眼,细微处着手,这样的唱腔才是最适合的,前提是坚守传统。任何板式不是不能改、一成不变。可以改,可以变,但必须找着出处,找着祖宗。《三关排宴》为我们留下了上党梆子唱腔如何设计、怎样唱的经典范例。佘太君(老旦)基本用“大板”、“垛板”、“四六板”,以“大板”为主,表现人物沉稳、凝重。肖银宗(青衣)全用“大板”,因为肖银宗不同一般青衣,她是一国之主、大人物,沉稳加威严。剧中有多处内心独白和背功戏用“中速大板”,既稳又静,十分得体。石岩和马天云先生也有改的成份,如肖银宗训斥桃花公主的四句紧大板,就用了干唱的手法,“自家女儿心摇动,还望旁人尽什么忠,孤王要你中和用,任凭你南北与西东”。听起来震憾心灵,意犹未尽。佘太君和肖银宗对唱用“中四六板”,显得平心静气,不慌不忙,两国议和达成,共享太平之年,用得恰到好处,令人叹服。杨四郎用“大板”、“四六板”,焦光普用“四六板”,桃花公主基本用“四六板”,显得活泼、可爱、俏皮。总之,《三关排宴》的唱腔至今还无人敢加以改动,足以证明其设计者的严谨、准确,艺术表现力及传统板式的运用和掌控力无人能出其右。

三、《三关排宴》的表演体系

《三关排宴》的主题是两国议和,但赵树理先生只用短短十几句唱便完成其历史使命,更多的笔墨用在佘太君讨要杨四郎,肖银宗身处两难,杨四郎和桃花公主的爱情悲剧。观众看到的是大背景下的爱恨情仇,这也是文艺作品的永恒话题。郭金顺、吴婉芝、郝聘之、王凤姣、宋清秀等前辈大师们为我们提供了范本,再加之郝同生大师的配音(为焦光普配音),更是令上党乃至全国观众,认识了大气、浑厚、激越、沉稳的上党梆子,一个发源于太行之巅的古老的、传统的、独特的上党梆子。这就是《三关排宴》留给我们的教科书般的表演体系。

《三关排宴》像一盏灯,将照耀着我们上党梆子人。忘掉传统了看看它,艺术创作上迷失了看看它。我们就像不断猎奇、力求创新的孩子,走得快了,跌倒了,再回来看看它。它永远告诉我们:回家吧!家里有《三关排宴》那盏灯,虽古老但不破旧,它仍能给我们指明方向,并温暖着我们!

综上所述,《三关排宴》跨世纪的60年,赵树理和《三关排宴》这个话题,还将是我们现在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研究和学习的话题。它超越了一部戏的功能,让我们重新认识政治、社会、家庭、人生、人性、爱情、传统,让我们认知艺术的特性和不可取代性,让我们充满文化自信。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伟大的上党梆子!敬畏和传承下去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向赵树理致敬!向《三关排宴》致敬!向传统致敬!向前辈致敬!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水平有限,千言万语难于跃然纸上,下笔不成文。所写小文纯属个人思考所得感受,望大家批评指正。 

2022.10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