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人物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简介
郭圭圭
发布时间:2021-09-27 11:43:08
来源:
编辑:

    郭圭圭(1880-1948) 晋城县(今泽州县)望城头村人。上党梆子鼓师。

    郭圭圭之曾祖父人称“黑爷爷“,他的祖父会会,父亲根根,大哥科科,三弟宿圭,以及他的儿子福生,侄儿福福,侄女胖胖,胖胖之女海萍,全是“梨园子弟”。祖孙男女,六辈从艺,绵亘一百数十年。称之为上党梆子世家,是当之无愧的。

    郭圭圭门里出身自会三分。五岁学打鼓,13岁参加演奏。20岁左右名闻泽郡五县。望城头每年三月“起水”(到有泉水的神庙里舀回些水来,预祝全年风调雨顺的活动),五个社的八音会都是细吹细打,争强斗胜;郭圭圭是自挎老鼓,演奏[老鼓长皮],竟能稳夺魁首,不能不令人折服。

    郭圭圭司鼓艺术与众不同。首先是他有扎实的基本功,打得清脆、利索、干净,该轻则轻,该重则重,两根鼓箭在他手里使得得心应手,简直是随心所欲,毫不费神。时而如暴雨骤临,时而如檐漏轻滴。《巧缘案》和《全乐图》的末场都是[四六板]一唱到底,水平差的鼓师就会打得枯燥无味;要是圭圭司鼓,艺人唱得舒服,观众听得悦耳。人说:“圭圭的鼓板,绝了!”再则,他深知伴奏要为唱家服务,“三分唱,七分打”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一生遵守的信条。无论亲疏远近一样看待。不搞“外三道”来卖弄自己的技巧。有个演员下午误场,被圭圭“克”了一顿;晚上出场,他想“师父一定会给我闹个丢人”,胆怯地去叫了一声“师父”。圭圭说:“有啥说的?走吧!”结果还是给他打得滴水不漏。第三,他虽然在戏曲界很有名声,从来不松懈麻痹。“关云长大意失荆州”是他常常告诫同行和徒弟们的一句话。不论是他打那本戏,都要把全本背得烂熟,所以能成竹在胸,打得富有感情。还有一个特点是他乐于提携后进,不少演员都受到过他的扶掖。晋德山唱《清河桥》的楚庄王,是他手把手教给擂鼓技术的;陈玉富唱《寄女杀家》,也是他“推他上马”的。这些人们以后对郭圭圭老师,总是念念不忘。

    由于郭圭圭忠厚老实,技艺出众,深得东家信赖和同行热爱,因而当过多年掌班。他任过掌班的戏班有晋城望城头四义班、岗河公义班、阳城的泰顺班、麟凤班、贤易班、长庆班、新乐意班等。他在哪个班,观众就叫那个班为“圭圭戏”。晚年在太岳行署的民乐剧团,人们也把民乐剧团叫作“圭圭戏”。

    随郭圭圭学艺的人很多。较著名的有李小五、郎银斗、郭小丙、冯小河等。李小五是晋城武城村人,底功扎实,擅长打文戏。郎银斗是阳城郎山村人,曾任阳城县红旗剧团团长多年,鼓点富有激情,深受同行赞誉。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