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喜(1881-1927) 长子县吕村人。上党梆子须生演员。因身材魁梧被人称为“大头富喜”。
王富喜幼年学过理发,16岁改学唱戏。在长子县西堡头小三义班拜张白铁为师。因为他生性内向,不肯外露,不少人认为他生性太笨,“不是唱戏的材料”。一次,戏班演出《夺秋魁》,演李忠义的人不辞而去。王富喜毛遂自荐,顶替上场。谁知竟出乎意料,博得好评。后来也唱二净。最后改唱须生。
王富喜对上党梆子确有深入钻研。不论在乐意班、三义班两个流派那个班社,他都能应付裕如,毫不费力。他演过《乾坤带》《雁门关》的杨八郎,《夺秋魁》《议恩缘》的宗泽,《混冤案》的牛万国,《平方腊》的宋江,《取长沙》的关羽,《金亭关》的史大奈,《取巴州》的张飞,《龙图案》的包拯,《打金枝》的郭子仪,《审刺客》的闵觉等形象、性格各异的人物,演来各具神态,毫无雷同之感。他演郭子仪绑子上殿时,将右脚蹬在跪在地上的郭暧的左膝上,宛似一尊精美的雕像;当“校尉们把畜生解往殿里”一句扬腔之后,剧场总要响起雷轰般的叫好声。闵觉坐堂审刺客时的断语艺术,摄服了刺客,摄服了观众。在上党剧坛烩炙人口。观众说:“看王富喜断案,忘了睡觉、吃饭。”可见其艺术功底之深。史大奈的表演,敢到高平去“班门弄斧”(因为高平有郎不香等名角),并且获得了成功,惊动长平古城。观众说:“不看当是造谣,一看吓了一跳,富喜唱得真好。”
王富喜名声日隆,不少班社邀他入班。他住过壶关乐意班。后来因长子城东街范家四三义班东家范玉成恳切相邀,许以重聘。王富喜盛情难却,从1912年起就住四三义班,直至逝世。
王富喜台风严谨,戏德高尚,不论村子大小,观众多少,都是一样的做戏,从不撒奸耍滑。也不允许别人有不严肃的表演。1921年农历六月初六,在长子西关三嵕庙演出《龙图案》,王富喜扮演包公,不意扮演秦香莲的演员跪地哭诉时,距离没掌握好,前胸竟碰了包公搭在右腿上的左脚的靴尖。王富喜非常恼火,下台后连饭都没吃就返回吕村老家。范玉成知道后,骑上骡子亲自去请;扮演秦香莲的也向他赔情道歉,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行为,王富喜才返回戏班继续演唱。
1926年冬,王富喜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十一月二十八日范玉成到吕村给他送钱,他已处于弥留之际。三十日夜突然精神大振,在病塌上反复唱诵《岐山脚》中赵公明的台词。他那高亢激越的唱腔,招来了邻居壁舍,室内外全是听唱的人。他悲悲切切、凄凄惨惨地一遍遍不停地唱到天明才溘然长逝。时为腊月初一,已是1927年1月4日了。年仅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