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有一方施展才华的舞台,真好!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4
来源:
编辑:

有一方施展才华的舞台,真好!
----看上党梆子青年演员大奖赛有感之二
    月下独酌

    前些天,2008年“和谐杯”上党梆子青年演员大奖赛在泽州会堂举行,我看了其中的几场演出。这次参赛的年轻的演员,虽然表演还略显稚嫩,唱腔尚需进一步雕琢,但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那股子蓬勃的朝气,却着实令人兴奋不已。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感叹戏曲人才的青黄不接。事实也似乎的确是这样:十几年来,晋东南的戏曲舞台上仍旧是一副副老面孔,即使是目前获得红梅奖、已经小有名气的杜建萍,也已经三十二岁了。这的确会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上党梆子表演人才的确是青黄不接了。然而,本次大赛却让我们惊喜地看到,上党梆子所面临的情形也许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悲观。这次参赛的选手全部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演员,参加决赛的24名演员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包括25岁),就有14人。应该说,这些青年演员的崭露头角,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上党梆子的希望,但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一些困惑:这些青年演员当中,有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为什么这些年轻的面孔很少为我们所看到呢?
    随着对戏曲了解的深入,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一个戏曲团体当中,能够演主角的毕竟是少数人,那就是所谓的“角”,而大多数演员就只能是跑跑龙套或演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而已。这样的话,对于演员来说,是否有上台的机会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一个演员、特别青年演员来说,在舞台上的实践和磨炼是极为重要的,演员表演技艺的提高、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把握,都是在舞台表演的点滴积累中完成的。但喜欢戏的朋友都知道,人们看戏,往往看的是角。比如两个市剧团未合并之前,如果一个村子请的是一团,人们就希望看到张保平和吴国华老师的戏;如果请的是二团,人们就希望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张爱珍和郭孝明老师的表演;如果是青年演员上场,观众就不买帐了,认为剧团是在糊弄人。我想,这应该是这些青年演员不能登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庆幸的是,这次青年演员大奖赛,终于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年轻的面孔;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年轻的演员有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舞台!当我们看到年仅十七岁、活泼可爱的武艳艳的精彩表演时,当我们看到市团的青年演员们在武戏中干净利落的身手时,当我们看到高平人民剧团段艳、宋晋梅的精彩演唱和王震的精彩表演时,当我们看到阳城团《武松杀嫂》中张敏丽对潘金莲这一悲剧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时,我相信,您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喝彩。这一方小小的舞台,给了他们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努力地把自己最高的艺术水平展现给广大的观众。也许他们在台上时有些紧张,甚至有点手足无措,但我相信,在台上的那一刻,他们的幸福是无法言说的,尤其对于难得登一次台的青年演员来说,在舞台上挥洒他们的艺术才华,那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啊!从这个意义上说,举办这次青年演员大奖赛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当然,本次大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人才的培养远不是举办一两次比赛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本次大赛之后,更值得我们戏曲从业者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剧团应如何加强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怎样为青年演员创造登台的机会。对于一个剧团来说,这是关系到一个剧团生存、发展长久之计的大事。在看演出期间,听好多戏迷谈到市团的问题。大家说,由于市团演员表演水平较高,人才相对集中,更容易产生“人才积压”的现象,造成人才的浪费。一年下来,青年演员的演戏机会很少。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我想,我们的戏曲工作者有足够多的智慧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次大赛已经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但演员们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目中,这些优秀的青年演员就像春天里刚刚试翼的乳燕,虽然身子仍不是十分的强健,但短暂的试飞,已经让他们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感受到了春天那迷人的气息……在此,真诚地希望我们的领导能多多为他们的成长着想,要珍惜人才、爱惜人才,给他们创造磨炼自己的机会,千万不能浪费人才!
                                                         2008.12.12.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