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把家乡戏唱响网络唱红全国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4
来源:
编辑:

把家乡戏唱响网络唱红全国
——写给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上党梆子继承与发展研讨会”

    作为一个梆子戏的忠实铁杆戏迷,听到协会要组织关于上党梆子继承与发展研讨会,届时上党戏剧院领导,梆子戏名家、名导、作曲、编剧,州五县各剧团主要领导都将莅临,感到非常自豪和激动,这是梆子戏迷的一个盛会,也是戏曲界和群众亲密接触的盛会。领导专家的莅临,有力的证明了戏曲家与戏迷心相系、情相连、意相通。
    多么想马上回来赴会,亲眼见见我分外崇敬、朝思暮盼的张保平、张爱珍、吴国华、郭孝明等老师,著名编剧栗守田老先生(我们是阳城老乡),见见各位梆子戏编剧、导演、作曲和我们的晋安会长、图观秘书长、月下副秘书长,还有好多戏迷网友们。但由于工作在身,难能实现愿望,非常遗憾,只能在这里跟大家道个好,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顺意。
    上党梆子是我市典型的地方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名片,是戏曲大家庭的一朵奇葩,是泽州大地孕育滋润繁衍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就在上党梆子熏陶中成长,学习工作后,身在他乡,每听起悠扬的梆子腔,心情便豁然开朗,如回到故土,如再见亲人。
    虽然进戏园子看梆子戏的机会没有了,但现在我可以通过网络,再看到梆子戏名家们精彩的表演,再听到梆子戏悠扬的唱腔,再和朋友们一起听戏评戏,再拿起笔记录下我对家乡戏的点滴体会。这就是网络的力量,她把我们拉的这么近,她让我们处的这么亲,千里之遥乡音传播不断,网络天地再续梆子新生。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继承与发展,我想谈点自己的体会。
    先说继承。梆子戏应该说是经过数百年的积淀。数百年来,多少戏曲名家活跃在家乡的戏台上,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演出了近千剧本,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艺术形象和深厚的戏曲文化。而现在,我们仅能从仅存的寥寥几本书追忆当年情状,当年叱咤戏坛的名人只留下只言片语,他们身怀绝技、文武全能,唱念皆佳,已难能再现,不能不说是上党戏的遗憾。我们要发展戏曲,发展上党梆子,首先要尽快挖掘、整理、追忆、复原我们的梆子戏经典文化,通过历史名家声配像、经典剧目重排、重点唱腔整理等方式措施,重塑我们丰富的梆子戏文化,为我们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打下基础。梆子腔是我们梆子戏的根,是上党戏的本。上党梆子的发展必须在重点保护、深刻发掘、精心提炼梆子腔精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我们对戏曲的完整继承。
    再说发展。一个地方剧种能够四朵梅花盛开,众朵杏花齐放,应该说形式很好了。但比起兄弟剧种的发展,我们相差还很远。豫剧唱遍全国,声传海外;晋剧蒲剧屡屡夺奖,进军京城;秦腔唱红大西北,相比之下我们的上党梆子发展慢了。所以乘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地方文化的契机,我们的梆子要加快发展了。
    发展的路很多,我想谈四点看法:
    一是吸收借鉴,兼容并包。适应形式搞戏曲改革,推出适应现代审美需求的新戏。在移植优秀兄弟剧目时,注重本剧种唱腔的再创作;在重排传统剧目时,注重去粗取精、合情顺理;在排演新编历史剧时,注重历史的再现和新思想融合;在编创现代戏时,要注重人物塑造与戏曲行当巧妙结合。
    二是夯实真功,拓宽戏路。我们的经典剧目不多,唱响全国的更少。像新凤霞、申凤梅那样的一个人唱红一种戏的聊胜于无。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需要我们的戏曲家们多下苦挖掘戏曲精髓,多用功练唱念做打,多拓展生旦净丑行当,真正成为文武唱念俱佳,表演神形兼备的好把式、红把式。有了名演员才有名剧种,名演员是我们梆子戏的兴旺发达的希望。
    三是不遗余力,推出新人。大力提拔使用专业戏曲新人,对新青年进行精心包装、重点培养,增加演出机会,量身定做适合优秀青年的剧目、唱腔,为他们唱红唱响打好基础。特别是对戏曲新苗的培养,重点抓梆子 戏曲班学员的培养,增加学员数量,提高教学质量,为营建梅杏争春、群芳竞艳的上党戏曲百花园添砖加瓦。
    四是送戏到地方,沟通在基层。戏曲的发展,与群众接受度是紧密相关的。经常送戏下乡,或者适当调整戏价让更多的人能看上戏,看好戏,我们的群众基础自然不弱。特别是送戏进校园,对青少年戏迷的熏陶培养是我们梆子戏未来发展的希望。另外,学校音乐基本课程中增加梆子戏优秀剧目唱段的普及,也是很好的的方式。加强与戏迷的沟通,特别是戏迷协会成立后,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深入和常态化,这样有助于梆子戏的推广。
    再者,想谈谈协会和剧团、演员的关系。
    戏迷协会是一群深爱梆子戏的人在网上谈戏、评戏、学戏、唱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协会的成立既有剧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有诸位戏曲名家、专家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广大戏迷的积极响应,特别是会长们的投入和付出。
    协会的成立就是想为剧团、演员与戏迷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便于沟通,便于发表意见,求同存异,深入发展家乡戏。特别是戏迷的网上家园、戏曲论坛、QQ聊天室、UC空间,更紧密了大家之间的关系。这是上党戏的网络平台,希望各剧团多参与交流,将剧团的发展计划、演出剧目、演员阵容、名家名段,搬上网络,让众所周知,不愁我们的戏曲宣传不广,不愁我们的市场发展不大。
    最后,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家乡戏能唱响网络,唱红全国。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不免挂一漏万,还望各位专家朋友批评指正。希望我们在网络上多多交流,若有机会,希望能和众位领导、名家、专家、朋友见面,深入叙谈,谢谢。
                                                 北京市水务局工程师 马丰斌

                                                       2009年2月13日夜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