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上党清音郭明娥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4
来源:
编辑:

上党清音郭明娥

    郭明娥,1957年10出生于平顺山区,著名上党落子表演艺术家。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团长。1985年当选为长治市政协委员。
    在平顺大山里出生的郭明娥,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家乡的地方戏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逢戏班来村里唱戏,小小年龄的她常常第一个去占座位,心里暗暗学习戏里人物的一招一式。
    1972年春天,15岁的郭明娥如愿以偿,考入平顺县戏曲艺术学校,开始正式的学戏生涯。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但怀揣着学戏热望的郭明娥却丝毫不以为苦,她把每一次的翻滚、唱、做、打都当作挖掘自己潜力、磨练自己意志的机会。正是凭着这股“功练不成誓不休”的执着精神,在两年的学戏、三年的实习演出后,年轻的郭明娥打下了厚实的戏曲功底,并加入了平顺县落子剧团。期间,先后在《李双双》、《杜鹃山》、《红色娘子军》、《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里扮演主要角色。
    1979年,郭明娥通过演绎上党落子《穆桂英挂帅》中的须生八贤王一角,在晋东南地区专业剧团调演中获得了自己演戏生涯中的第一个奖项一一优秀演员奖。自此,郭明娥开始名扬上党。同时,她对上党落子的理解和演绎也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1981年,在山西省戏曲优秀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郭明娥扮演《灵堂计》中包夫人,凭借“声调铿锵韵味浓,喜怒哀乐善传情”的表演荣获一等奖。
    一年之后的同一个舞台上,立志改革、勇于创新的郭明娥,在对传统地方戏曲的突破和改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这次,她有意撷取兄弟剧种的诸多长处、更加注重吐字、润腔、传情。出演的穆桂英高亢、委婉的行腔获得了观摩团同行的满堂喝彩,郭明娥被评为山西省最佳青年演员,获得金牌一枚。
    1991年,郭明娥调入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拥有了更加广阔的戏曲舞台的郭明娥虚心向前辈学习,并认真听取来自观众的声音,把继承和创新上党落子、弘扬上党老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作自己的追求和使命。
    被专家誉为“多面手”的郭明娥“演龙象龙、演凤象凤”,她主攻青衣,兼修花旦、老旦、须生等。专家评价她的艺术特色是:“音韵醇厚,吐字清晰,行腔委婉,细腻传情,在保持了上党落子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神韵和风格,为上党落子的繁荣和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是每一个戏曲演员追求的最高荣誉。在1995年角逐该奖项的演出中,郭明娥分别饰演改编传统戏《灵堂计》中的包夫人、新编历史剧《血箭》中的齐桓公、现代戏《山情》中的山婶这三个时代背景不同、性格性别不同的独特角色,其功力深厚、敢于突破、形神兼备的表演彻底征服了专家评委,郭明娥一举摘得第十三届梅花奖。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还特意举办《血箭》座谈会和郭明娥专场演出座谈会。
    郭明娥是一只从深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不管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她始终记挂着山区里面那些爱听戏的群众。她每年坚持下乡为群众演出260多场。虽然她演唱的诸多唱段已经被灌制成唱片、磁带在全国发行,但在山区演戏时,仍旧有群众在台前录音。感慨之余,郭明娥更加坚定了“一心为农民多演戏、演好戏”的信念。
    郭明娥不仅在百姓心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还先后荣获  “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她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着地方戏曲文化,她用自己的一生追求着“德艺双馨”的崇高境界!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