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戏曲的出路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4
来源:
编辑:

戏曲的出路与未来

    “上党梆子继承与发展研讨会”发言稿:众所周知,随着文化市场的多元化,人们对文艺表演形式的要求也在进行着前所未有变化。电影、戏曲独占舞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戏曲向何种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就成了每个戏曲工作者和戏迷们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我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大家参考:
    1、任何文艺形式,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包括戏曲也是这样,这个大家比我清楚。离开了生活的艺术就不叫艺术,离开了生活的艺术与观众的距离较远,不会与观众产生共鸣,当然就不会有观众。而我们上党地区的戏曲舞台上,多年来若干剧团同唱《秦香莲》的情况至今还在上演,剧中发生的情节很难与观众产生共鸣,观众的减少可想而知;当然,我也不是说《秦》剧不好,但是就像我们每天吃饭一样,老是山珍海味谁也会受不了。反过来与观众距离较近的剧目,如《走出大山》、《赵树理》等优秀剧目,观众却很少能看到,包括我这个戏迷在内。如果排练剧目仅仅是为了获奖的话,我想不排也罢。
    2、现在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的时间观念较强,很少有人能为了看一出戏在剧场呆好几个小时,更别说以前的连本戏了。这一点剧团的人应该比较清楚,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比如他们的〈潘杨讼〉、〈王宝钏〉等剧目,就在原剧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但是我看来有的改动比较成功,而有的却相当不成功,具体是哪个剧目,我就不说了。我个人认为,应该采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保留原优秀剧目不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音像技术进行保留或出售;另一方面,可将其中的优秀场次,加以提练,使之更加精彩,适合在各种场合进行演出,推广自己,从而培养观众,使之能够逐渐回归剧场。这也符合国家实施信息化的相关要求。
    3、借鉴东北二人转的成功经验(我个人认为二人转不属于艺术行列),推出自己的舞台,可以与剧场进行合作,每月演一场,逐渐培养自己的品牌。让外地人一到晋城,有一个高雅的艺术享受场所,而不是只有桑拿或唱歌。
    4、我看过河南那个〈梨园春〉戏迷乐园,在火车站附近,类似于音乐茶座的方式进行运作,经常有名家在那里演唱,我们这个戏迷协会是否也可以这样做呢?
    5、戏曲的改革, 戏曲不改革没有出路,毋庸置疑。但是也存在怎么改的问题,改革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是对原有戏曲(包括唱腔、舞美、灯光等)的精华和提升的过程,而不是向流行歌曲方向去改,否则改出来的东西不光老观众不能接受,年轻观众也不能接受,改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就是四不像,可以想像一下穿着戏装唱双截棍是个什么样子。对于戏曲改革来说改革更多的是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
    6、专业演出团体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包括电视、网络、电台、报纸等的合作。我们的上党戏曲网已经建立,他对宣传上党戏曲的作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 狼烟四起
                                                              2009.2.14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