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冯潞与郝聘芝先生对话录(二)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5
来源:
编辑:

我们戏曲的形式啊,跟人家都不一样

    你坐到那儿(指舞台上)就睡着了,疙拍你一下就醒了。(冯:那晚上就一直有人看?)那就有一个人要求唱,就还有戏嘞。人家不走啊,就是有五个人,或者十来个人就得给人家开戏。以前就是那个。有时候唱到上地,老百姓拿上镢、锄又来看嘞,你怎么,你还得唱。所以说,王八戏子……都,都不好!都是这些三教九流,人看不起,不尊重你。

    (冯:你唱戏是在舞台上?还是在搭的那个野台子上?)也有那个小戏台,古老的舞台,大部分是草台,搭的那个叫草台。我们排了那个戏呀(指《红罗山》),去那儿红那儿,唱七出戏,这个戏要唱两黑夜,老百姓看了不过瘾,还得看。就是新鲜嘞。以前没有这种恋爱戏呀,基本上都是朝代戏,杨家戏、岳家戏呀,悲切切啊,感情割不断,一看这老百姓可愿意看嘞。(冯:你是说《梁祝》吧?)梁祝!(冯:这种东西,咱们这里是第一次,过去是忠奸戏吧?)对!(冯:都是这些硬东西,道德的东西,政治东西,咱们晋东南人自古就会讲政治!这里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对对!嗬嗬!就这出戏打出去以后,去到哪儿,什么戏也让你演。所有男旦、老生都让你演,咱不会呀!不过那时候师傅特别好,说:你不会?我就坐在桌裙后面,我提一句,你唱一句。当时我还小,才十五呀,师傅提我就唱,不提就不唱。可那观众也理解你呀,要搁到现在你能行?就这样三个月,就把所有的戏接过来了。那时候女演员很少,只会演个现代戏,对老戏就一窍不通。
    这个戏为甚吸引人?一个是内容,一个是从脚到头,从服装到表演,整个焕然一新。有灯光了,那时候是汽灯,没有电灯,原来解放前是油灯。(冯:油灯?)噢,就是两行大柱子上,就这样大的盘子,往柱子上一挂,转圆圈这个盘里都是捻子,用棉花撮上那个捻,转圆圈都弄上,倒上那个皮油,皮油就是大麻仔那个油,以前我们叫昏灯,一个柱子上挂两盏嘞四盏嘞,衬托起来,就是点这个东西嘞。后来发展到汽灯,汽灯也买不起呀,一盏汽灯也比昏灯亮呀,赶后来发展成两盏、三盏汽灯,四盏五盏六盏,这就不一样了,这就要添好多光彩嘞。
    (冯:看戏一般有多少人?)看戏?(冯:就是规模多大吧。)那就是几千人。(冯:十几个村的规模?)因为就这种娱乐场所,就没有其他的,老百姓就没有其他精神享受,(冯:几千人!)哎呀,十里八里、三十里、五十里都来看,看戏自己带上干粮,来了看完戏黑夜还要回去。(冯:看戏站着坐着?)站着看,没有座,这个舞台高,比人要稍高,那个台下人啊,要是唱好戏喽,哗——,涌啊,涌过来涌过去,老人小孩都不敢过前面去,都是年轻人在前头,就那人家也知道哪个是好把式,哪个是坏把式。嗬——嗬嗬。(冯:几千人啊?)几千人看嘞。(冯:你是不是人越多越兴奋?)演员都是吧。(冯:再一个,鼓掌、呼应多吗?)上党地区的人不会鼓掌,因为挤在一起伸不出手来,好——!好——!好——!都是叫好,就不知道鼓掌(冯:闻所未闻,今天我是开了眼了!)就不知道鼓掌是干甚嘞。(冯:叫好嘞?)环境不允许他鼓掌。那个人山人海,挤得涌来涌去,哪还能伸出手来鼓掌?就是“好——”,“哇——”,“好——”!
    (冯:除了叫好,还有干啥的嘞?)一个鼓掌,一个撂烟、花生呀,核桃枣鸡蛋柿饼,都给你撂到台上了。你要是唱砸了,砖头瓦块就上来了。(冯:你挨过没有?)我没有挨过。哈哈哈,我见过这些东西。(冯:他们怎么就不会鼓掌呢?哈哈哈!)哈哈哈!也不是不会,没有这个条件啊,两个手挤得涌来涌去,(冯:鼓掌是现代文明,不会,很有意思呵!)也确实不懂,你要是开个会,特别是大领导开会,也很少见有鼓掌,不像现在,一说是哪个书记到,噢——,过去这种场面没了见过哦。(冯:你在多大范围内唱过?晋东南17县都去过?)潞安原来叫府八县,实际上十几个都去过,(冯:晋城也去?)去——!晋高阳沁陵,这些年都要去嘞。晋东南哪个地方都去过,山山水水都走遍了。河北涉县、武安,临汾的安泽也去过。(冯:整个剧团怎么去嘞?)走路哦。行李呀、箱呀,都是驴、骡子拉,那个箱叫一垛二垛,前八垛后八垛中八垛, 一个牲口只能驮两箱,一厢一个,驮上走嘞。赶后来解放以后兴了车了。就是二饼轱轳车的,在山区是小路,走铁轮车,(冯:用马吗?)用牛、驴,驴多,大都喂不起马呀、骡子呀,(冯:拉行李?)拉行李、拉箱子。兴了车以后,车也就是能放两个箱,顶多上面放三四个行李。
    (冯:今天收获很大,过去好多采访都没有把我激发起来!)男孩都是走路,不管有多远,后来吸收了女孩以后,要是小不点,上面弄上四捆行李就满了,就坐上面,那(赶牲口的)老百姓还不像让你坐嘞,怕累着驴。因为路不平,不像现在这个路,都是那个摔窝,你知道什么叫摔窝?(冯:坑坑吧?)是。都是土路,一下雨,哗哗的,来回行车疙道就多了,就把你摔下来了。摔下你来了,那时候工作量也大,上去就磕睡,一摔就把你疙辘下来了。下来你再上。(冯:哈哈哈!)哈哈哈。女孩能沾沾光,大人、男孩都走路。像男孩给师傅们弄个瓦口袋,把师傅瓦搁进去一块背上,走着走着黑夜就掉沟里了。(冯:睡着了?)走着走着还能睡着。黑夜还要赶戏了,明天上午正会了,下午必须有戏。明天你就赶不到,路程太远啊,你就黑夜这边完戏后打抱上就走。孩子们有时侯黑夜就找不着在哪儿了,迷路了,有时侯跌沟里去了,跌沟里了也跌不着,爬起来再走。嗬嗬,所以交通很不好。(冯:所以你们的活动范围就有限。)就小。非常苦这个行业。去了哪儿,人家也看不起你。(冯:为什么看不起?怎么形成这种习俗思想的?)你就没有地位,怎么能看起你来?你就穷困潦倒,一天起来就是死唱,死受,去哪儿让你住到哪儿,住到庙里、羊圈,现在还能住个教室、大队,还有几间房,就是给你两捆草,你铺开睡吧。有时候生个火,赶第二天起来都煤烟了。可遭醉嘞。“戏子戏子,比‘王八’低四指!”人家王八嘞,半路唱完就回家啦,(冯:比“王八”低四指?手指的指吧?)可能是吧。(冯:“王八”指什么)铜锣会、八音会吧。(冯:噢——,我知道了。就是吹王八吧?)噢。(冯:还不如他们哩?)不如他们。人家那个有时间限制,总不能天天死人、天天娶媳妇啊。那还有个家呀,(冯:待遇比你们高,没有这么苦……)人家半路上来吹了,吃上喝上能回家。(冯:唱戏这个地位很低?)很低!(冯:可是上党戏影响很大,尤其在民间,谁也爱看的。)谁也爱看!(冯:就这么个怪事!既离不了,又看不起?既喜欢,又不屑一顾?!)胡书记(指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没有说过?!为什么你们需要人家的时候,人家这伙人就付出就给你好好唱,等一下台你们就认不得人家啦?!(冯:胡说谁呢?)说各地市领导吧。说太不公平啊,你们要尊重他们吧?他们付出有多大?!需要就用,不需要就看不起人家。这不是好领导。不懂文艺的不是好领导。哈哈哈,还说是愚蠢的领导哩。(冯:他这是给你们呼吁嘞吧?)他走那里都呼吁。(冯:戏人的地位比工农如何?)最低啦。七十二行数这个低。(冯:最低的?)嗯。
    (冯:你有什么感受,对职业歧视?)我参加进来时情况倒有所改进了。解放以后,说是新文艺团体,成立了剧团啦,以前都是这个社啊,那个班啊,乐意班呀,三意班啊,这个班那个班。我们家就出过一台戏,(冯:噢——)我为什么爱好这个东西嘞?主要受家庭影响。我家当时比较殷实吧,解放以后划为地主,实际上呢,没有多少财产,就有几院房子,有几十亩地,日本进攻时,都给把东西抢光了,也烧光了。(冯:咱们这个地方像样的地主很少,都很勉强!)很勉强,就有一点地。我爷爷辈他们都拢戏,他们就爱好戏曲,自己就组了一班戏,他叫他的儿子,就是我父亲辈学,一般人家里有点钱就不让孩子们学,这个拢戏是拢戏,不让子弟学,他呢非让他的孩子们学,(冯:酷爱。)酷爱这个东西,我有四个爷爷,他是老大,下来小字辈多,像我父亲,同生他父亲,我家父亲辈都是一群“狗”啊,这个贱狗啊,新狗啊,狗穷啊,小狗啊,荫狗啊,好多好多,(冯:名字带“狗”字吧?)嗯,都是小名吧,(冯:过去是为了保险,把最不好听名字叫上。)所以孩子们都学戏,学了戏都成名了。好多属于社会名流的这类演员,他们要缺少人的话,就叫“少东家”,(指父亲辈。) 叫“少东家”来配戏,就是合作演戏。我父亲早就死了,他们都是师范毕业的,毕业后就去了决死队了,那时候年轻,得伤寒部队把他送回来,日本人进攻时出不了汗,一下子就……(冯:去世啦?)嗯。

                             引用地址: http://fl.czkdw.com/article.asp?id=1433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