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喜看上党戏曲公益演出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7
来源:
编辑:

喜看上党戏曲公益演出
----栗守田

    9月11日下午,我有幸观赏了由晋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晋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晋城市戏剧家协会、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和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承办的“上党戏曲名家、票友2010金秋大型公益演唱会”,精彩的演出让我热血沸腾,感慨良多。

    一个戏曲剧种要能得到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必须有出色的演员、优美的唱腔和具有本剧种特色的好剧本,但不能忽视的是,还得有社会的重视和千千万万戏迷的支持。昆曲所以能在明清之交风靡全国200来年,就是因为有广大士大夫的热情支持。他们中间有许多优秀的剧作者、组织者、理论家,有些还自蓄家班,不时演出,并且自己粉墨登场,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至清代中叶,地方戏崛起,有些士大夫不喜欢地方戏,斥之为“花部”,而把自己喜爱的昆曲称之为“雅部”,引起了“花雅之争”。结果,由于地方戏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发展迅速,而“雅部”则日趋式微。咱们的上党梆子也就是这个时候破土而出、崭露头角的。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上党地区基本成了上党梆子的一统天下,几百万人中绝大部分是上党梆子的戏迷,“一颗明珠土内藏”、“兵层层雁门关谁敢来探”等唱段,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能不时听到。

    上党地区是1945年全部解放的,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戏曲艺人的艰苦奋斗和广大戏迷的热情支持,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形成了上党戏曲的两个繁荣期,在这两个时期,上党戏曲好剧涌现,名角倍出,上党地区到处都能听到高音喇叭和有线广播站节目中播放的“女子上党破口骂”、“老爹爹且怒暂把气消”等唱段。到了80年代后期,由于各种原因,观众渐渐只剩下一些白发老人,剧团减少、收入下降。虽然省里和市里几次亟谋振兴,还是没能扭转下滑的态势。于是,我十分担心,生怕上党梆子会从此一步步地走向消亡。

    到了21世纪,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党和国家采取措施,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把上党梆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省里和市里也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党二黄、泽州秧歌等先后被列为保护项目,电视台频繁组织戏曲大赛,报纸上也接连发表评介文章;剧团和戏曲从业人员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排演重点剧目,培养后继人才,并注意联系戏曲爱好者,帮助他们提高演出水平;晋城市戏迷协会成立,组织日常演唱活动,并连续组织三次公益演唱活动……种种新的动向使我深受触动,我想,上党梆子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搞公益演唱会是培养戏曲观众、传承与发扬光大戏曲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据说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在成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已经举行过三次公益演唱会,遗憾的是我都没有参加,这一次却让我大快朵颐,着实地享受了一番。

    在演唱会的18个节目中,有12个是专业人员演唱、1个是专业演员和戏迷联袂演出的。在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中,我看到了吴国华的《抬花轿》、张爱珍的《杀妻》、张保平的《斩花堂》、郭孝明的《潘杨讼》、原银生的《金水桥》,几个上党梆子名角荟萃一堂,实在是不易见到的事情;曾获得山西省杏花奖的齐素珍、郑法根、赵德红、侯慧琴、卢爱琴和获得省表演一等奖的王爱果,也作了精彩的演唱。更令人振奋的是,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团长、梅花奖获得者郭明娥也应邀前来,演唱了《破洪州》选段,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演员、杏花奖获得者赵艳琴则与晋城戏迷合作演唱了《三关排宴•斥子》,他们的精彩演唱都博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大声叫好。这种泽潞演员欢聚一台、梆落剧目同台演出的场景,是名符其实的上党戏曲联袂公演,实在是难得!难得!

    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的会员演唱了6个节目(其中一个是与专业演员合演)。本来,戏迷粉墨登场在上党地区是司空见惯的。我的老家阳城县上伏村,抗日战争前有4个大专毕业生,都曾化妆上台演唱。解放前后几十年,我看农村故事班(以后称业余剧团)演出,更是不计其数。但看到戏迷们同戏曲名角同台演出还是第一次。我看过蒲剧泰斗阎逢春、蒲剧梅花奖获得者郭泽民、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郭金顺、上党落子表演艺术家米枝林的《薛刚反朝》,看过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吴婉芝、高玉林、吴国华、张爱珍的《秦香莲》,看过无数个名角的《雁门关》,但这次看戏迷李刚、丁永帅、王萍的《秦香莲•见皇姑》,张小文、宋晋芬的《雁门关•坐宫》、刘文光的《薛刚反朝•跑城》、马莉的《藏舟》、都志宁的《三关排宴•斥子》,还是让我大开眼界。扮演秦香莲的丁永帅是个24岁的小伙子,我曾听说这个男旦演唱《杀妻》唱段,受过张爱珍的认真指导。这次,他演唱的《秦香莲》非常精彩,如果只听唱腔,就会让人认为是地道的“爱珍腔”。他的演唱和表演真是像模像样,举手投足,不露破绽。退休医生刘文光饰演的老年徐策,在走、跑、摔跤、撩须抖袍等表演和唱腔方面,也非常精彩,令人赞叹。兰花集团的职员都志宁与专业名演员联袂演出,在《斥子》中饰演杨四郎,虽然只有四句唱腔,却是唱得有板有眼,声情并茂,颇有点郭金顺的风味。三个小朋友(大概是21世纪生人)合唱《张羽煮海》中的一段【满字花腔】,说明她们幼小的心灵已经嵌上了上党梆子的印记,上党梆子已经不是只有白发老人欣赏了。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台下还有几个五六岁的孩子跑来跑去,我想,这也算一种熏陶吧,或许他们会因此而喜欢上上党梆子。如果他们对上党梆子产生了兴趣,自身条件又不错,他们中或许也会出现像郭金顺、吴婉芝、郝同生、郝聘之一样的表演艺术家,或者还会超过他们,即使这几个孩子没能走上戏曲之路,上党大地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会涌现出戏曲新苗来的。希望这样令人欣喜的景象早日出现!

(注:本文作者为上党戏曲专家、《上党梆子》一书主编栗守田老师)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