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我们不做谁来做 现在不做何时做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7
来源:
编辑:

我们不做谁来做 现在不做何时做
——市上党戏迷协会活动纪实
申陵锋

  巍巍太行,与天同党。

  三百多年前,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高亢激昂、荡气回肠的上党梆子应运而生。时至今日,在晋东南的广大城乡,上党梆子仍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备受老百姓的喜爱和追捧。300年历史沧桑,300年风雨坎坷,上党人对上党梆子的痴迷却从未改变或停止,尽管有高潮,有低落,有兴盛,有衰微,但那份期待和牵挂却时时刻刻萦绕在心头。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等多元文化的极大冲击,“家乡戏”或曰“整个戏曲界”陷入了较大的生存危机中,一度“蜗居”在城市一隅或乡野陋台子上,充满悲情意味地抵抗和挣扎着。

  一切源于担忧,担忧催人奋进。

  2008年6月5日,在市委市政府关怀支持下,在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市财政局、市上党戏剧院及各专业艺术团体的大力帮助下,历经两年时间筹备的“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终于正式成立了!一年来,他们尽心竭力为广大戏迷票友服务,做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工作,对上党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办“中国上党戏曲网”,“家乡戏”不再“蜗居”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传统戏曲不可避免地要与时尚网络“结亲”,这让协会会长张付军看到了潜在的戏曲传播机会。有着多年家电维修、摄影摄像、影视制作及电脑维修技术经验的他开始向这方面运筹。2009年1月1日,经过精心策划,由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主办、上党戏迷协会承办的“中国上党戏曲网”正式开通,这意味着长期“蜗居”在晋东南的上党戏曲开始进入全国甚至全球观众的眼球。

  你也许不知,2005年之前,上党戏曲在网络上的资料非常少,2005年之后,才渐渐多了起来。如今在百度上搜索,用时仅0.06秒,便能搜出5万条之多。不仅有文字、图片,还能搜出一些音频、视频段子。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网络自身的完善之外,和人称“老安”、网名“晋安”、实名张付军的协会会长是分不开的。协会成立以后,尤其戏曲网站开通以来,上党戏曲在网络上的传播步入了集约化、规范化渠道,该网也成为全国影响较大、资料较全、更新较快的优秀戏曲网站之一。

  长期以来,晋东南受“山地文化”的影响,自闭落后,上党戏曲更是“蜗居”在上党大地,发展缓慢,走不出去。这除了上党人自恃、排外的性格特点外,与地理环境不无关系。绵绵太行八百里,滔滔黄河九曲弯。这两大天然屏障阻隔了上党戏曲的触角,制约了上党戏曲的发展。谁也没想到,新兴的网络改善了这一状况,戏曲网站了结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晋东南游子的“家乡戏”情结,扩大了上党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上党戏曲网”成绩斐然,影响日渐壮大,每日访问量均接近5000点,吸引了更多戏迷和网友对上党戏曲的关注和热爱,成为全国上党戏迷共同的“家”。戏曲网站的走红,也引起一些媒体的关注,曾被《山西晚报》、《太行晚报》等省市多家媒体报道,引起省市戏曲界专家的热议。

  组织戏迷票友活动,努力扩大协会影响

  戏是演给观众看的,观众的流失直接影响到戏曲的发展,培养潜在观众群是振兴戏曲的一大举措。

  2008年7月20日,协会活动中心正式开锣,规定每周六定期开展戏迷票友演唱活动,受到了戏迷观众的热烈欢迎。为提高演唱水平,还专门组织了20余人的乐队进行现场伴奏,这一办法既提起了戏迷的演唱热情,又给擅长乐器的戏迷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曾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上党梆子著名演员张保平,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上党梆子著名演员张爱珍,上党梆子著名须生来忠诚,国家二级演奏员、著名鼓帅孙有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代表性传承人黄一宝以及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表导科科长李德胜等到活动中心为戏迷指导、讲解,受到戏迷的高度称赞。截至目前,协会已开展演唱活动60余次。

  近年来,“戏曲剧场化”与“戏曲广场化”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协会也做了有益尝试。2008年10月12日,在市文体宫广场举行了“2008金秋大型广场演唱会”;2009年5月3日,又在市凤西广场举行了庆祝协会成立一周年“盛世梨园情”大型戏迷演唱会。演唱会上,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局长张秋旺亲临现场讲话、指导,吴国华、张爱珍、郭孝明、张保平等也相继登场献艺,5000余戏迷观看了演出,引起观众强烈反响,媒体也作了热度报道。可以看出,类似这样的广场演出,观众是非常喜欢的。现在不是年青人不喜欢戏曲,不是观众不喜欢戏曲,而是没有机会看戏,没有机会看到真正精彩的戏曲。

  为进一步帮助戏迷深入理解戏曲,提高戏曲理论知识,2009年2月14日,协会举办了“上党梆子继承与发展研讨会”,与会戏曲专家、剧团领导和戏迷代表围绕当前上党戏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得到相关领导、专家和戏迷的充分肯定。

  此外,协会还以赠票方式组织戏迷观看戏曲展演,极大提高了戏迷的欣赏水平,提升了戏迷的看戏热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2008“和谐杯”青年演员折子戏大奖赛、第12届“杏花奖”参评剧目评审演出、2009“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上党梆子折子戏专场,还有上海昆剧团《长生殿》为围棋文化节助兴演出等,戏迷们大饱眼福,连声叫好。

  采访老一辈戏曲专家  为上党戏曲留存资料

  上党戏曲界曾经拥有一大批戏曲理论专家、音乐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他们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业务素质,深厚的戏曲感情,为上党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曾经的粉墨登场,如今已是步履蹒跚。为了多留遗产,不留遗憾;也为了上党戏曲的持续发展,协会几位领导走遍晋城、长治两地,采访了部分戏曲专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

  一年来,协会靠着简陋的设备采访了著名上党戏曲理论家栗守田、苟有富、原双喜、冯来生、李近义、李伯相等,收集录制了一些文字和视频资料,为研究上党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特别采访了著名上党戏曲表演艺术家郝聘芝、马正瑞、王桂兰、刘汝森、来忠诚等,尤其采访郝聘芝时,郝先生正处于病危之中,采访后不久,郝聘芝因病离世,令人扼腕,令人叹息。

  协会不仅采访上党戏曲专家,还涉猎其他剧种。2009年4月25日,上党梆子嫡系分支山东枣梆剧团来晋城演出,协会进行了录像并对团长进行采访,详细了解了目前枣梆的演出状况及发展情况。2009年夏,市上党梆子剧团在排演大型新编历史剧《长平悲歌》期间,对国家一级导演谢平安进行了详细采访。又如,2009“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期间,采访了上海昆剧团团长郭宇,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张静娴,“梅花奖”获得者,昆曲青年演员张军等,并参加“昆梆一家亲”专题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上党戏曲在戏曲界的影响。

  另外,与戏曲有关的文化人士也被协会摄入了镜头。2009年8月20日,协会深入长治市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村采访了原山西省委书记、“铁杆戏迷”胡富国,还在晋城采访了曾在长治市工作多年的我国著名音乐家王西麟先生,文化学者、《曾经的优雅与辉煌》的作者杨平女士等。这些资料的收集,极大地丰富了上党戏曲的文化内涵。

  无疑,该协会对上党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晋城的本土文化增添了光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一定会越办越好,我们上党梆子的春天一定会花团锦簇,芳香四溢!

                                                                             2009.12.20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