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名单(42部)
1. 北方昆曲剧院 昆曲《红楼梦》(上下本)
该剧分为上下两本,长达5个小时。上本从宝玉入世开始,到建大观园止;下本从太虚幻境到宝玉出世。全剧本着忠实体现原著精神、遵循昆曲创作规律的原则,以贾宝玉入世和出世为主线,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为副线,全景式地展现了贾家的兴衰史。同时,采取以民乐为主,弦乐四重奏为辅的音乐形式,以昆曲曲牌体进行创作,充分体现古典昆曲的原汁原味。
2. 天津京剧院 京剧《香莲案》
该剧围绕着秦香莲和陈世美这对夫妻的关系裂变,对秦香莲的故事做了新的解构和诠释,形成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的鲜明对比。特别是对秦香莲、陈世美、公主、包拯等艺术形象与心理活动的重新刻画,展现了秦香莲坚忍、自尊的艺术形象和人格魅力。主创人员注重故事逻辑的照应,力图呈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矛盾。
3. 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 魔幻舞台剧《黄粱梦》
该剧大胆创新、兼容并蓄,以滑稽、荒诞的艺术手法,对古老的传说进行了全新演绎,真实再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命运轨迹,不仅嘲讽了他们为功名和欲望所诱惑的扭曲人性,也嘲讽了造成他们灵魂扭曲的封建文化。全剧把魔术、杂技、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与戏曲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表现形式,增强了观赏性,拉近了戏曲与当代观众的距离。
4. 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晋剧《大红灯笼》
该剧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发生在中国封建大院中妇女反封建、求解放、要民主、追光明的生动故事。它以晋剧为表现形式,揭示出时代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震动,在展示一个纯洁的灵魂如何一步步走向堕落的同时,也为清除封建糟粕余孽、树立人本思想的迫切性敲响了警钟,同时展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5. 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剧院话剧团 话剧《拓跋鲜卑》
该剧是一部描述北魏王朝的祖先拓跋鲜卑人从大兴安岭森林南迁呼伦贝尔草原的历史话剧,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鲜卑民族从狩猎森林迁徙草原的艰难历程,也充分展示了鲜卑民族不屈不挠、追求幸福、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全剧主题鲜明、立意深远、人物个性鲜明奔放、民族气息浓郁,剧情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6.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 话剧《郭明义》
该剧根据全国道德模范、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的事迹创作改编。主创人员通过与郭明义近距离接触,甚至同吃同住,提炼了其生活工作中的多个平凡事例,如资助贫困生、捐献造血干细胞、3次将住房让给同事、奋不顾身抢修矿山公路等事迹,塑造了郭明义的感人形象。全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郭明义永葆政治本色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7. 吉林省松原市满族艺术剧院 满族新城戏《洪皓》
该剧讲述了侠骨柔肠、剑胆琴心的南宋使臣洪皓,出使金国被困冷山15年依然矢志不渝,潜心传播中原文化,为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做出积极贡献的故事,展现了吉林松原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全剧风格奔放、粗犷,充分展示了满族新城戏的艺术特色和戏曲魅力。
8. 黑龙江省评剧院 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
该剧根据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故事创作,展现了在东北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抗联女战士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英雄事迹,从一个新的角度演绎出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扩大了评剧和黑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
9. 上海昆剧团 昆曲《邯郸梦》
该剧改编自汤显祖的《邯郸记》,是蜚声剧坛的汤氏“临川四梦”之一,表达了汤显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全剧坚持“仿古不复古,创新不离谱”的原则,在剧本呈现、表演艺术、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方面既遵循昆曲的艺术规律,又有所创新,保持了昆曲原汁原味的表现手段与古朴的舞台效果,同时围绕“梦”字激活舞台,使整个故事富有流动感,充满了现代气息。
10.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昆曲《牡丹亭》(青春版)
该剧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携手以白先勇为代表的两岸文化精英共同打造。该剧以情为主线,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重新演绎了汤显祖笔下贫寒书生柳梦梅与太守之女杜丽娘之间瑰丽的爱情传奇,将昆曲精致、古典的风貌再次推向当代大众,既保持了昆曲的传统风格,同时又赋予其现代、青春的面貌。
11. 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 话剧《谁主沉浮》
该剧是我国戏剧舞台上第一部正面描写中共“一大”的作品,场景取自上海“一大”旧址,剧中人是当年参加“一大”的15名代表。全剧以片段和跳跃的形式展现了中共“一大”开会的进程及会议的主要议程,以新颖的结构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中国革命和共产主义理想充满信心、壮怀激烈的博大胸怀。
12. 安徽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舞剧《徽班》
该剧通过一个徽剧戏班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的起落沉浮,表现了身处社会底层的民间艺人乱世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以及他们面对强权与恶势力时所做的抗争,展示了旧时代艺人的风骨与操守。它避开“徽班”进京的辉煌,表现的是一群“徽戏”班子里的小人物,让观众看到徽班同样有许多鲜为人知、曾被遗忘的角落。
13.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 闽剧《王莲莲拜香》
该剧取材自福州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却一反“王莲莲”数百年来被丑化的市井女人形象,为观众讲述了王莲莲人生悲剧发生的原因以及她一步步感悟人间真善美,最终与过去诀别的心路历程,走出了一条老戏新演的路子。全剧以平民的视角抒发平民情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诙谐幽默,对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4. 江西省赣南采茶歌舞剧院 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
该剧讲述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期,苏区妇女杨大妈无私地将8个儿子送上前线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做出的极大牺牲和巨大贡献。全剧通过赣南采茶戏加歌舞的表演形式,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艺术地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故事,地方特色和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贯穿始终。
15. 山东省聊城市豫剧院 豫剧《大明贤后》
该剧是一出充满喜剧色彩的新编历史剧,虽取材于历史,但在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所突破,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个质朴贤德、心系天下的“大脚马皇后”形象。独特的编剧视角、鲜明的喜剧特色、厚重的思想内涵、情境交融的剧场效应,使全剧风趣幽默、活泼清新、寓教于乐。
16. 河南省越调剧团 越调《老子》
该剧撷取老子生涯中几个闪亮的片断,着力反映老子“淡泊名利、睿智、大爱无疆”的道德追求。全剧唱词优美、富有文采,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生命的警示,在艺术呈现上追求雅俗共赏,创造出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唱腔设计注重运用越调固有的板式,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充分展示了越调声腔艺术的独特魅力。
17. 湖北省京剧院 京剧《建安轶事》
该剧试图从尘封的历史中发掘蔡文姬归汉后的婚姻情感与文学活动,追索蔡文姬在建安这个特殊的政治时期,与曹操、董祀、左贤王以及在南匈奴所生之子阿迪之间复杂纠结的矛盾情感。该剧通过蔡文姬对自我内心苦难的自觉摆脱和积极升华,体现出一代女文学家、历史学家对祖国、对文化、对时代应担负的职责和对文化人自身人格尊严的坚守与维护。
18. 长沙市湘剧院 湘剧《古画雄魂》
该剧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湘中某城修补古画的“裱画圣手”水天熊与鉴别古画的“鉴画圣眼”关隘雄为保护国宝智斗日寇的故事,歌颂了小人物舍生取义的壮举,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颂歌,张扬了民族的文化自信,让人通过历史烟尘找到与现实的精神沟通并获得启迪。
19. 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 粤剧《小凤仙》
该剧讲述了民国初年京城名妓小凤仙掩护护国元勋蔡锷将军脱离袁世凯羁押,潜回云南开展护国运动的故事,通过导演调度、舞台空间变化、演员对角色的深入刻画,结合先进的声光电技术,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舞台视觉感受。同时,该剧抛却了传统人物行当的程式化、符号化,充分应用了戏曲艺术擅长自由空间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不一样的美学风貌。
20. 三亚太阳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音乐剧《火凤凰》
该剧用鸟的眼光重新认知我们的世界,以拟人化的合理想象,揭示了地球上所有生灵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所有的生物都应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其他动物种群的自然生存法则、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等富有哲理的寓意,充分宣扬了环境保护、和平共处等全球普遍关注的主题思想,赋予生存、和平、发展等理念以全新的含义。
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 桂剧《七步吟》
该剧通过对三国时期曹丕、曹植之间“七步成诗”的千古奇闻的重新演绎,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曹丕、曹植、甄女等人物的内心纠葛与矛盾,倡导、阐释、传播并渗透了和谐理念,呼唤和谐与真爱的回归,极力展现人情、恋情、亲情、家国情,诉说了人和、家和、国和的和谐深意,历史意蕴丰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2. 重庆杂技艺术团 杂技剧《花木兰》
该剧取材于我国民间传说和古代长诗《木兰辞》,表现了我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杀敌报国的感人故事。全剧追求简洁、精致和极强的观赏性,跳出历史真实、人物关系、情节叙事的桎梏,将杂技与魔术、变脸、武术、皮影、舞蹈等有机结合,为杂技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23. 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舞剧《红军花》
该剧根据3个掉队留在四川甘孜藏区的女红军的真实故事改编,通过对3位红军女战士情感和生死经历的描写,以独特视角展现出一幅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壮丽画卷。全剧情节跌宕,儿女情、战友情、民族情、家国情,情情相连。同时,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歌颂了革命者面对抉择时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面对困境时对理想与希望的执着追寻与不懈努力。
24. 贵州省话剧团 话剧《天地文通》
该剧以贵州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华氏家族打造“文通书局”的事迹为蓝本,通过讲述一个生长在“人无三分银”的贵州、以贩盐起家的士绅投巨资办文化,为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而倾其所有、矢志不渝的故事,展现了一代儒商为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懈追求,以及中华文明根植民众、哺育民心的精神特质。
25. 云南省话剧院 话剧《搬家》
该剧准确刻画出改革开放时期,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心路历程和为家燃烧的感情,让观众感受到时代变革带给一个家庭的深深烙印。剧中的张登霞一家一次次地搬家,从城外到城里,从大杂院到单元房,从寄居到换大房子……搬家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居住条件的变化,而是我国正在实现的让世界瞩目的历史跨越。剧中人追求和向往的更是建立在物质新居上的精神家园。
26.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 话剧《解放,解放!》
该剧表现了上世纪50年代初,十八军某部后卫连(收容队)在进藏行军过程中,搜救队员、接收掉队同志、寻找走失的牦牛骡马并追赶大部队,最终到达拉萨的故事。全剧塑造了一群满怀理想主义、胸怀天下、平凡而又坚韧的革命战士群像,讴歌了坚忍不拔、勇于牺牲、献身高原的老西藏精神。
27.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
《西京故事》是与《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是剧作家陈彦的现代戏三部曲。《西京故事》通过讲述农民工在城市机会多多却也困难重重的境遇,揭示了在时代浪潮下城市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演绎了世间百态、各色人等鲜活的个性,表现了普通人宽厚坚忍的精神信念,折射出他们的精气神,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真挚的人文关怀。
28. 甘肃省定西市秦剧团 现代秦剧《百合花开》
该剧通过女主人公百合在丈夫展鹏等亲人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下与艾滋病魔抗争的曲折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真、善、美,展现了淳朴的乡风乡俗,同时融入了艾滋病防治的有关政策、知识。全剧采取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在秦腔中融入了部分豫剧唱腔和洮岷花儿,形成了两个剧种、两种声腔混搭的独特风格,呈现出浓郁的本土色彩。
29. 青海省藏剧团、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 歌舞《热贡神韵》
该剧分为《序》、《画魂》、《舞祭》、《乡歌》、《鼓韵》、《石经》、《祝福》7个部分,将原生态的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蹈经典整合重构,融入热贡六月会、於菟、黄南藏戏和热贡艺术等非遗元素,生动展示了唐卡、雕塑、堆绣、雕刻、神秘古谱、石经艺术、民间祭礼等热贡艺术,再现了热贡浓郁的民族风情。
30.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秦腔《庄妃与多尔衮》
该剧从皇太极遽然崩殂写起,浓墨重彩地演绎了奇女子庄妃挽硬弓、驯烈马,面对危局、不惧强势、以情制胜、化险为夷,带领儿子入主中原,顺从汉人风俗,实现满汉共处的传奇经历。全剧努力追求简繁有致、意蕴浑长、举重若轻、磅礴大气的样式风格,在总体写意与局部写实、历史感与民族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31. 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 话剧《大巴扎》
该剧通过一个巴扎的变迁,着力描写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走向富裕的历程,深刻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观念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作品以风情、白描式的创作笔墨,多维度、多层次地拓展表现空间,更宽泛地表现人物的变化,在创作样式上注重喜、正、悲多种元素,以提高舞台的观赏性。
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 歌舞剧《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该剧以民间传唱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为音乐主导动机和故事线索,在吸收哈萨克族民俗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再创作,讲述了兵团边境农牧团场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的生态战略工程,从而打破世俗的游牧人生活的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兵团牧场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各民族和睦相处、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的崭新面貌。
33. 国家话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 话剧《四世同堂》
1937年一声炮响,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打乱了北平城小羊圈胡同平静的生活。胡同里的人们在山河破碎中逐渐丧失最基本的尊严与希望……该剧将老舍作品独特的“京式”文化充分展现,以京味幽默处处彰显生活的趣味和艺术,大时代的苍凉透过机智的情节巧妙地展现出来,形成一幅别样生动的“平民抗战”的画卷。
34. 中国歌剧舞剧院 歌剧《红河谷》
该剧改编自同名电影作品,以上世纪初的西藏为时空背景,演绎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主题鲜明、情节紧凑、表演精湛、舞美精致,富有民族特色。尤为可贵的是,该剧借鉴西洋歌剧和民族歌剧的成功经验,大胆创新,音乐旋律优美大气、抒情动听,咏叹调、二重唱华美流畅,与剧情发展融为一体,展现了文明冲突下绽放的人性之花,彰显了中国民族歌剧的风格和气派。
35. 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牡丹亭》
该剧撷取我国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的精华,通过舞者杜丽娘和两个精美化身的交融,表现人物奋力挣脱禁锢,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内心世界。其舞蹈编排主线清晰,突出芭蕾舞蹈语汇的张力。音乐古今、中西交融,舞美和服装设计简约、空灵、唯美,舞剧中昆曲和芭蕾所形成的多元韵味相互交织,为芭蕾民族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36. 总政话剧团 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
该剧以匠心独具的舞台呈现形式,艺术再现了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场景中,一代领袖毛泽东在万众瞩目的西柏坡,以伟人的胸怀、诗人的性格和学者的渊博,对中国之命运所做出的深邃思考和遐想,将当代观众与历史人物的情感、思考重叠在一起,引导观众以当代意识去探究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当今社会。
37. 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 舞剧《三家巷》
该剧以上世纪20年代广州的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等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周炳和区桃的思想觉醒与纯真爱情为主线,以陈文婷、何守仁、陈万利、使妈、阿仔等人物构成的社会关系为副线,充分发挥舞剧的叙事功能和肢体语言特征,演绎了他们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的选择,表现出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一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对光明与理想的追寻。
38. 北京刘秀荣评剧团 评剧《宋庆龄与新中国》
该剧以1949年筹建新中国至1981年宋庆龄逝世32年的史实为素材,艺术地表现了宋庆龄坚信共产党、献身新中国伟大而传奇的人生,首次在中国评剧舞台上塑造了宋庆龄的艺术形象。该剧剧本创作追求抒情散文诗的艺术风格,舞台设计追求视觉形象的高雅优美,人物刻画强调真实感人、形神兼备,唱腔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39. 宁夏回族自治区歌舞团 舞剧《花儿》
该剧首次把与回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又恭顺可爱的“羊们”塑造成生动的舞剧艺术形象,通过回族歌手花儿与放羊娃羊哥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以缤纷的想象和浪漫的表达,诉说了黄土地上的人与“羊们”以及生命之花永恒的瑰丽,歌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以及纯真的爱情和坚毅的民族精神。
40. 重庆三峡歌舞剧团方言话剧《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以写实风格为主轴,以群像戏结构的方式,将众多鲜活的人物和趣味盎然的故事编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三峡库区的人情风貌,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真实而又鲜活的普通人物形象,热情地讴歌了在农民工进城的历史进程中普通百姓思想情感所发生的变化,共同演绎了一首和谐奋进的社区建设之歌。地道的重庆方言、诙谐幽默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41.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舞蹈诗《家住长江边》
该剧集歌、舞、音、画、诗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熔山、水、人、情、梦等多种艺术情景于一炉,以江为线、以水为魂,以三峡、巴土、神农架、武当山、洪湖5个地域性、标志性的文化旅游品牌为“珠”,将精彩绝艳的荆楚文化、天人和谐的道家文化、乐天达观的巴土文化、温润柔美的水乡文化“五色调和”,铺展成一幅摇曳生姿的山水风情长卷。
42. 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演出分公司 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该剧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以一个女人的婚姻为切入点,艺术地表现了关中女人朴实、善良、执着的性格和信守承诺的品质,真实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抗击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所做的牺牲和贡献,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大义、爱国精神和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