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自1960年至1989年年底,共办过四期文艺班:
第一期是1960年6月创办的,招收学员70余人。负责人李义。班址在太岳烈士陵园。教具是借十字完小的,教师是借剧团的。办了三个月就草草结束了。只留下16个学员随剧团学习,其余返乡务农。
第二期是1972年10月由阳城县第一中学开办的文艺班。由学校音乐教师宁家沛负责。经费由文教办公室拨款。共招学生50余人。设政治、语文、音乐和基本功训练四门课程。办学中曾排过话剧、歌剧、眉户剧和泽州秧歌剧。三年后,有六人分配入县剧团,其余返乡务农。
1975年10月,阳城一中又办一文艺班。这是第三期了。仍由宁家沛任专职教员。接受上一届教训,狠抓基本功训练。1978年,县人民剧团派马云龙和石秀兰来班任武功和身段培训教师。随后又派老琴师吉三元、导演吴买成、女演员马美荣、鼓师李天创来班授课。排演了上党梆子《访永宁》《寄女杀家》《三岔口》《姐妹易嫁》《宝莲灯》和《三关排宴》选场。生角学员程乾柱、傅爱民,旦角学员柴小桃,丑角学员吴米囤,操鼓学员姬小庭等,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79年毕业后,有12人入县人民剧团,19人入阳城县木偶剧团(后改组为阳城县上党梆子青年团)。
1985年秋,阳城县政府拨款15000元,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文艺班。此为第四期。招生63人。在同年10月4日开学。由曾任县人民剧团副团长、须生演员阎兆珍任主任,文化教师为郭彩梅、郭海霞,专业教师为王家锁、原彩云、苏耀武、卫伟林、燕小天、李忠善六人。开学前,曾组织部分教师到临汾、长治、高平、晋城考察学习。文化课设政治、语文、地理、历史四门,业务课设身段、唱腔、武功、把子、音乐基础、演奏六门。每周36节。文化课与业务课三个年头的比例分别是6比4、5比5和3比7。在第三年的学习排练中,选排了《下陈州》《战幽州》《三进士》《雁门关》《徐公案》等剧的选场与《穆柯寨》。剧团旦角演员陈桂云(阎兆珍妻)卧病在床,学生们就登门探病,并在床前学唱。后来文艺班即将带病的陈桂云请到学校,“病床前的梆子声”一时传为佳话。在县里汇报演出后,随剧团下乡实习了两个月。1988年6月毕业后,分别到县里两个剧团随团锻炼一年,留下43人在团。其中:须生原军、大净杨子荣、二净阎锋、老旦张美珍、刀马旦李勇霞等可称后起之秀。另有20人返回农村,从事业余戏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