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戏曲训练班共开办五期:
第一期于1958年7月创建招生。9月份,因襄垣、沁源两县并入沁县,三个戏训班也同时合并,并移至襄垣城内。共有学生70人。负责人为霍升高、张三维,教师有王德昌、陈祖臻、方联武、张文德、何光惠等,课程有政治、语文、识谱、声乐等。1959年9月,襄垣、沁源恢复建制,戏训班成员也各归本县。陈祖臻等四位教师调往晋东南地区文工团。学生杨生祥、任改娥、路焕俊等20余人分配入漳河剧团。
第二期于1959年10月招生,负责人张三维。教师为杨七孩、戴治水、李印堂、韩云先、魏俊芳。招收学生30多名。经费由财政局和剧团共同负责。课程有戏曲唱腔、表演的基本功训练和识谱、普通话等。1960年年底学习期满,分配到漳河、华山两团的学生有卫维圣、王兆文、任晋荣、李艾平等20余人,其余仍返回农村。
第三期创办于1969年7月,由县革委文教办公室和人民文化馆主办,由张管喜、赵玉田负责,张凤仙、韩玉山、苗耀宗、郭治国为教师,招学员30余人,经费由文化馆开支。1970年8月结业后入漳河剧团。优秀学员有王国伟、傅耀云、阎天霞等人。
为了彻底改变沁县戏曲的落后面貌,中共沁县县委和县革委下了最大决心,革委主任马贵书亲自督阵,在1974年10月筹建第四期戏训班。1975年4月开学,招收学生50名,设于沁县第一中学内,归一中领导,称戏剧班。具体承办人先后有张双龙、张凤仙、苗忠良、萧迷勋、卫维圣、郭治国、索景海、杨耀清等。学习期间,曾特邀晋城剧团退休老琴师韩守仁,女演员张莲花,地区上党梆子剧团琴师郭春忠,女演员贾进军来授课。1979年开始在农村实习演出。1981年组建为青年团。演出剧目有:《天波楼》《徐公案》《雏凤凌空》《春草闯堂》《芙奴传》等。优秀学员有侯耀清、郑俊强、李惠平、徐菊清、李竹梅、吴丽琴、韩小英等人。青年团于1986年并入漳河剧团。
第五期创办于1988年8月,设在沁县中等职业学校内。校长李合林,戏曲教师有路焕俊、尚建勋、郭春忠等。学生74名。1989年底,已在内部实习演出了《洞宾戏牡丹》和《春草闯堂》选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