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长子三义班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51
来源:
编辑:

    长子三义班是上党梆子潞府派的两大流派之一,东家先是长子县上霍村(现属南漳乡)贾家,后归南鲍村(现属城关镇)牛家。它建于何时尚难确定。现在发现署名是三义班的戏曲舞台题壁虽有42条,但由于上党地区晋城、阳城、沁水都曾有过三义班;长子三义班驰名后,在长治附近更有不少三义班出现,还有四三义、小三义等等,也自称三义班,所以没写具体地点就无法辨别。平顺县阳高乡奥治村南庙舞台光绪六年三义班题壁,注有“长邑上霍村贾宅戏”字样。它证明了人们传说三义班是由上霍贾家转入南鲍牛家是可信的,同时也说明上霍贾家的三义班是活动于光绪初年。

    据老人传说,在上霍贾家建立三义班之前,长子县在咸丰年间就有一个三义班在活动,人称它为“小兴三义班”,可能是班主乳名小兴。后来倒塌了。上霍贾引则行戏,可能是想借“小兴三义班”的牌子闯世面,就也取名叫三义班。这个贾引则是个久驻汉口经营贩运的大商贾,常到塞外购买牲畜,搞得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为了在家乡扬名,贾引则投了一批资金,开办了这个三义班。可是人们说:“儿要自养,戏要自唱。”贾引则自己不到戏上,就靠掌班管事。谁知道几任掌班都选用不当,不只是连年亏损,还招来不少麻烦。到了光绪十几年,贾引则见随他上塞外贩牲畜的南鲍村的牛小圪捻(引则、小圪捻和后面的匡则都是乳名,大名不详),机灵能干,就让牛小圪捻到戏上去跑外,接着就当了掌班。贾引则去世时,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材料,斗不了梨园行,就把戏班交给了侄儿贾匡则。这时,牛小圪捻把三义班搞得也是外债累累,无法维持。这就引起了贾匡则的猜疑,因而东掌形成了官司。长子的县官判定是牛小圪捻理亏,打了他板子。但牛小圪捻能言善辩,说得天衣无缝,官司就久难了结。后来,县官也烦了,干脆让贾匡则推出手去,把戏班和债务一齐归了牛小圪捻。从此,三义班的班主由上霍村改为南鲍村,由贾家改成牛家。所以人们说:牛小圪捻的戏班是屁股挨板子换来的。

    牛小圪捻接了三义班,决心大干一场。他在戏班上已是好几个年头,深知要办好一个戏班,第一要有好把式,第二要有好行头。要行头,拿出钱来去买就行;要团结住好把式,就得以心换心,让他们乐意给自己干。他由贾家接过一批演员,又请了几个,同时也注意随班培养青年人。这样时间不长,三义班就驰名潞府,可以和乐意班抗衡了。

    牛小圪捻是自东自掌,对于班里的艺人,他都熟悉他们的性格,该软则软,该硬则硬,是因人因事而异。据说有一次戏唱坏了,他第二天在吃饭时发了一通脾气。“领觞生”张长锦以为东家是在指责他,就撂下碗筷,骑上毛驴走了。牛小圪捻心里舍不得这个好把式走了,可是又不能在众人面前“下软蛋”,就大声地说:“好你长锦,你往哪走?黑行还有个黑理呢!看你能上了天!……”骂着赶着,到了村外无人处,他抢上几 步,勒住驴缰绳,扑通一声给长锦跪下,说:“长锦掌班(掌班是人们对唱戏人的尊称),你想想,我领着一班人马,全靠唱戏吃饭,戏唱坏了,我能不吭气吗?我又不敢说你;就是连带了你,为咱三义班的名誉,为着大伙的饭碗,你也该宽容我这一次啊!”说着连连叩头。闹得张长锦只好乖乖地和他回去。又如唱丑角的来龙,过年啦,和他借十元钱回家。他一直推呀推呀到黄昏才拿出钱,还逼着来龙不吃晚饭就走30里路回家。不少人都感到他对来龙太苛刻。等到来龙走了,他才说:“来龙这个人 好赌钱,你要早些给了他,或者让他吃过饭,他敢坐到赌场去把钱都输光了。他老婆孩子怎么过?”过了年,来龙来了,别人把东家的话告诉了他,他也非常感激东家的关怀。

    三义班所以能在乐意班盛行之际独树一帜,是因为它在剧目、唱腔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它的剧目多数是英雄豪杰、忠臣良将,也有些清官断案、秀士落魄、佳人遭难等。其中“岳家军”的戏占主要地位。如《夺秋魁》《巧缘案》《义恩缘》《举铁龙》《渡康王》《复金陵》《失金陵》《牛头山》等。其它常唱的戏有《清廉传》《混冤案》《海涛关》《六翁关》《绣龙剑》《行乐图》《三开膛》《奇文传》《摘星楼》等。这些戏塑造了岳家父子、李纲、宗泽、刘山武、牛万国、徐林、秦双虎、张孝勇、宋香保……等人物,使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它的唱腔较多,定D调,比乐意班低一个字,因而显得委婉、柔和、雅致、秀丽、出字平轻、字腔并用。如《失金陵》宗泽唱的“宋室江山大数到,文武保驾把命逃”全用是真嗓唱,不用假嗓。

    三义班的著名演员,从贾家向牛家过渡时期,有生角段小绪、旦角张群益(西火旦),老生曹三狗,生角贾辛酉,大净杨根林、二净冯春木等人。段小绪和张群益唱《珍珠塔》的陈琏夫妻,曹三狗唱《玉龙尺》的颜士敏,贾辛酉唱《奇文传》的老师,冯春木唱《夺 秋魁》的小梁王柴桂,都是誉满上党的。特别是《珍珠塔》还曾出现过一个夜场演出三次的纪录。清末民初的名角有生角宋生福,旦角小管则,小旦论顶鳖,大净赵纪孩,二净万和等人。宋生福在《二子乘舟》里扮演公子伋,在与兄弟公子寿对饮时,把抱着必死之心,却又不能明言直叙,那种“泪往肚里咽,笑从意外生”的心情,表现得入木三分。民国年间三义班的名角,以冯国瑞(秃嘴)、张长锦、曹火柱最为驰名,李生鳌的二净,陈连喜的小生,连保福的大净,霍满贵的二净,都受到观众的好评。冯国瑞嗓子清脆嘹亮,富有感情,扮演《清廉传》的知县刘山武,“黄公子啊”一声起板,每次都要博得观众的叫好声。《混冤案》的牛万国,《清河桥》的楚庄王,都有独到之处。张长锦演《白帝城》的刘备,在托孤的大段唱腔中,真是字字痛,声声悲,声调虽凄凄惨惨,音韵还悦耳动听,使观从神驰于艺术之美的境界之中。曹火柱是曹三狗之子,梨园出身,苦练基功,老生、小生、大净、花旦他都应行,《大报仇》里的黄忠(老生),《黄鹤楼》里的周瑜(武小生),《岐山脚》里的赵公明(大净)和《巧团圆》里的三朝元老,样样演得出色,观众说他是“演周瑜是一身碎骨头,演黄忠是一身硬骨头,演三朝元老是一身软骨头”。可惜天不假年,30岁上就被疾病夺去了生命。

    解放以后,1946年1月,长子县政府在三义班的基础上,成立了解放剧团。1947年又与虹光剧团合并,撤销了解放剧团的建制。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