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张学艺向记者讲述他的经历)
(图:特色鲜明、气宇轩昂的戏曲脸谱)
一个原本不懂戏曲脸谱艺术的人,却一心想要将这门口传心授的艺术形式实现固态化传承。他就是张学义,一个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却转行搞起了戏曲脸谱工艺品的制作,而且他还专攻上党落子和上党梆子中特定戏曲人物的脸谱艺术,这对于上党戏曲而言,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坚持一个执拗的决定
今年37岁的张学义是地地道道的黎城人,他喝着漳河水长大、听着黎城落子入眠,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每一天,他都被这里的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深深地滋养着,以至于有一天,当他决定要转行制作戏曲脸谱时,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多么唐突。
在过往的人生道路上,张学义的商场经历可谓丰富,他做过粮油生意、买过副食、蔬菜,还一度赔的血本无归,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但就是如此风口浪尖般的阅历,并没有使他喜爱冒险的个性变得收敛,因此当家人和朋友都不看好他的决定时,他依然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想法——用一种固态的艺术形式把上党戏曲脸谱传承和记录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2010年1月张学义产生这一想法后,他先后拜访了黎城当地多位唱戏的老艺人,收集戏曲脸谱描绘方法,他还四处收集、查阅与上党戏曲脸谱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单是一本《上党梆子脸谱》,他就费尽周折从辽宁买回。
起初,张学义根本没想到探索戏曲脸谱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会那么困难,以至于在投入数万元购买原料、反复试验竟毫无起色,他的心情陷入了矛盾之中,甚至萌发了放弃的念头,“当时大概就是去年的七八月份,试验了两三个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我的内心很烦躁、夜里睡不着,还借酒消愁……”
2010年的后半年,张学义基本上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度过:他的家里堆满了试验戏曲脸谱制作工艺用的废料,有许多是买回来都没开封就被废弃;他先后雇了十多批、上百人反复试验,投入十几万元用于技术攻关,却难以突破一些细节上的难题;全家人都反对他的莽撞和执拗。
顽强和顽固只有一墙之隔。对于张学义而言,他已经顾不得想那么多,即便是将来市场不认可他的脸谱工艺品,他也首先要把技术难题攻克,而不懈的坚持往往会带来令人兴奋的转折,终于他做出的戏曲脸谱得到了认可。
固化戏曲脸谱艺术
“中国戏曲脸谱是中国戏曲艺人在几百年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但是这种共同中也有差异,比如说上党梆子,不仅与京剧有差异,与山西的其他三大梆子相比,也有其独特之处……”言谈之间,现在的张学义已然是一位对戏曲脸谱颇有研究的“专家”。
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尽管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他为了试验戏曲脸谱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投入大量资金、付出很多心血,但是他认为这些努力仍然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工作,真正有技术内涵的并不是这些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并不是选用哪种原料、如何上色或者如何防腐等问题;而是深入挖掘戏曲脸谱的种类和特色,以及这些脸谱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收集整理上党戏曲脸谱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张学义深感他所进行的工作有一种更加重要的意义——抢救和复活许多濒临失传或已经失传的上党戏曲脸谱。“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戏曲脸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许多曾经存在的脸谱现在已经不用或者已经变化,但是曾经存在就是一种历史文化信息的凝结,如果我能用石膏模具上色、抛光这样的工艺把这些脸谱做出来,并广泛地使它们流传于民间,这对于传承上党戏曲脸谱艺术是一种贡献。”
无疑,张学义的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发展戏曲脸谱艺术的有益探索。
如今,上党戏曲脸谱已经随着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这两个上党地区的主要曲种一起进入国家“非遗”名录,它该有些什么作为?是不是把它保存在博物馆里就万事大吉了?当然不是。
戏曲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它要保存在演员身上,保存在剧团里,保存在舞台上,保存在广大的民间,只有这样它才不会消亡。而戏曲脸谱作为承载戏曲艺术的一个艺术形式,无疑是在越广泛的范围内被人们所认知,就越有利于它的传承和发展。从这一点来看,用一种固态的方式把戏曲脸谱做成工艺品,使其在民间得以流传,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途径。
期待灿烂的明天
为了做大戏曲脸谱产业,张学义还专门注册了公司,他的实体店就在黎城县文化局楼下,而且还在潞城开了加盟店。记者采访时得知,不久前就有一个广州的客户从他那里预订了100多张戏曲脸谱工艺品。
在张学义的四品艺馆里,记者见到了琳琅满目的戏曲脸谱,黑脸包拯、红脸关公、西楚霸王项羽、抗辽英雄杨七郎……这些剧中人物特色鲜明、气宇轩昂。张学义说,他现在已经掌握了200多种上党戏曲脸谱的图文资料,他的制作工艺在经过多次试验后,也已经形成了制模、打磨、上色和防腐等一套比较成熟的纯手工制作流程。
前景如何?张学义满怀信心地说,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艺术根基和广泛的民众基础,而戏曲脸谱作为一种十分传神的工艺品无疑会得到多数人的喜爱,这一点从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
尤其令张学义感到欣慰的是,有许多年轻人对他的戏曲脸谱工艺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一张张个性鲜明、色彩绚丽、表现夸张的脸谱上包含了某种特殊的美学元素,令他们在看的同时收获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年轻人喜欢,我真的感到很高兴,这说明了戏曲脸谱的魅力所在,也说明了戏曲这种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从张学义兴奋的表情里,记者看到了他的收获——历经曲折成功后的成就感。这种幸福的体验,对于他本人而言是一种小小的成功,而对于上党戏曲脸谱而言是一种传承形式的跨越。而且张学义对自己的定位是立足上党戏曲脸谱艺术,逐步拓展脸谱工艺品的戏曲种类。
看来他的想法还真不小,我们期待他的选择会有更加广阔的明天。(师旭岩 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