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退出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首 页
戏曲新闻
视频欣赏
经典唱段
伴奏下载
团体简介
人物简介
戏迷天地
访谈采风
唱段唱词
唱段曲谱
上党戏曲论坛
收起
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最新推荐
武乡秧歌《王贵与李香香》上
武乡秧歌《王贵与李香香》下
武乡秧歌《小二黑结婚》上
武乡秧歌《小二黑结婚》下
高平鼓书《谷子好》
《苦嫂》4-1
《苦嫂》4-2
《苦嫂》4-3
晋煤凤矿举行 “我爱上党戏”专场演出
新编大型历史剧上党梆子《析城山》首演
川剧:中央财政拨款 每位传承人40万元
教育实践活动优秀剧目展演开演
乡村剧院看大戏
我省首个晋剧本科班毕业汇报演出圆满成功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研讨会召开
副省长张建欣到山西晋剧艺术中心工地现场办公
戏曲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戏曲新闻
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即将开幕
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暨第七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将于8月31日在燕山影剧院拉开序幕。 本届艺术节由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唐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评剧故里、魅力唐山”,共举行剧目展演、票友大赛和学术研讨等三大项活动。届时将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七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个评剧院团携18台剧目进行34场演出,演出场地分别设在燕山影剧院、西山口俱乐部、唐山丰润区动车城影院和丰南大剧院。其中,我市共有四台剧目参赛,分别是唐山演艺集团演出的《从春唱到秋》、滦南成兆才评剧团演出的《爱心小院》、迁安市艺术团演出的《山沟里的明星》和丰润区评剧团演出的儿童剧《小英雄雨来》。 第七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将有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评剧票友汇聚唐山献艺,角逐全国评剧“十大名票”、“ 十佳票友”等奖项。除比赛外,还将举办评剧名家名票与戏迷联欢、京津唐儿童评剧票友展演等活动。此外,本届评剧艺术节将于9月8日举办学术研讨会,将围绕评剧流派传承与发展、新时期评剧艺术的发展与繁荣等进行专题研讨。 据悉,本届评剧艺术节将于9月10日闭幕。
河南省豫剧二团打造的大型豫剧《苏武牧羊》全国巡演
8月16日晚,由省豫剧二团打造的大型豫剧《苏武牧羊》全国巡演启动仪式在洛阳歌剧院举行。 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王明义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并观看演出。 去年11月18日,由“二度梅”获得者、省豫剧二团团长李树建领衔主演的《苏武牧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轰动京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称赞该剧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好教材”,要求在全国巡演。按照指示,省豫剧二团经过多方努力,《苏武牧羊》巡演的相关工作已全部落实。从8月23日开始,该团将奔赴石家庄、太原、济南、新疆、成都、重庆、昆明、上海、广州等地市进行巡回演出,让全国更多的戏迷观众欣赏到这部豫剧精品。
群星荟萃喜迎十八大梨园名家共献国粹盛宴
扣人心弦的铿锵鼓点,感人肺腑的优美唱腔,精彩的表演,名家风采、经典绝活、激情唱段……由孟广禄、袁慧琴、李胜素、于魁智等众位梨园名家联袂演出的京剧名家演唱会即将于2012年9月8日至9月9日隆重登陆梅兰芳大剧院。 群星荟萃喜迎十八大梨园名家共献国粹盛宴 为了迎接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由大桥唐人影视传媒公司主办,准一盛世(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梅兰芳大剧院联合举办的“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京津沪京剧名家演唱会”即将隆重开唱。此次演唱会可谓星光璀璨、名角汇聚,孟广禄、袁慧琴、潘月娇、刘魁魁、宋小川、徐孟珂、王宝利、徐腾、耿其昌、陈少云、迟小秋、王珮瑜、张萍、吕洋、毕小洋、刘铮、刘嘉欣、李晨等众多梨园唱将齐聚一堂,共同为观众奉献一场国粹盛宴。 演唱会还邀请了有最“亲”铁镜公主之称的李维康现经典曲目《四郎探母》;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当今京剧第一老生于魁智将再次演绎《野猪林》,重现水浒里那段扣人心弦的经典唱段;梅派传人、当红京剧名旦李胜素亲临现场;更有京剧花脸大师孟广禄,其洪亮高亢的嗓音,气力充沛、行腔委婉细腻、韵味醇厚,颇具方荣翔之神韵,定会给现场每一位观众带来非凡震撼。 “花脸”遇上“老旦” 孟广禄袁慧琴同台献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京剧名家演唱会上,“时尚老旦”袁慧琴将携手“花脸大师”孟广禄将携手“时尚老旦”袁慧琴,共同演绎京剧经典剧目《遇皇后打龙袍》。 该剧为净角与老旦的传统合作戏,袁慧琴将延续其老旦厚重苍迈与雅致清新于一体的舞台气质,以宽亮饱满的嗓音,唱出老旦婉转恢弘、苍劲醇厚;孟广禄则以其韵味醇厚的演唱、细腻委婉的行腔以及刚阳洒脱的台风,让观众酣畅淋漓、山崩地裂般地喝彩。孟广禄、袁慧琴炉火纯青的演技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必将引得观众渐入佳境,与观众共同创造出至高的艺术效果。 演唱会上还将演出《赵氏孤儿》、《四郎探母》、《谢瑶环》、《捉放曹》、《野猪林》、《杨门女将》等经典唱段,定会让现场广大票友大饱耳福,每一唱段也都将映刻出一幕精彩的历史画卷。 2012年9月8日 《竹林记》:潘月娇、刘魁魁; 《遇皇后打龙袍》:孟广禄、袁慧琴、宋小川、徐孟珂、王宝利、徐腾。 2012 年9月9日: 《京津沪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李维康、耿其昌、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袁慧琴、陈少云、迟小秋、王珮瑜、张萍、宋小川、吕洋、毕小洋、刘铮、刘嘉欣、李晨等(具体以当天现场演出为准)
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将展演60出折子戏
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将于8月22日-29日在山东省聊城、德州两地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共同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厅、聊城市人民政府、德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本次展演在聊城市主要有三项活动内容: 一是开幕式和五场戏剧折子戏展演。8月22日晚7:30分在聊城水城明珠大剧场举行开幕式,然后举办第一场展演。23日、24日下午2:00和晚上7:30分别举办一场展演。演员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黑龙江省京剧院、沈阳京剧院、中国戏剧学院、山东京剧院和聊城市京剧院。 二是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工作会议。8月23日在聊城阿尔卡迪亚酒店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文化部和全国重点京剧院团领导、专家将共同研究京剧艺术振兴和发展。 三是开展"京剧走进群众"活动。按照"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原则,为扩大十艺节的影响,折子戏展演期间,文化部将组织部分参赛演员到军营、社区为当地官兵、群众演出。
到渭南寻觅原汁原味戏曲
2012乡土曲艺进深圳活动即将启动 本报讯(记者鲍文娟 通讯员刘香茹)记者昨日获悉,曾经在2011年荣膺深港生活大奖年度艺文奖的乡土曲艺进深圳活动如期启动第二届。下周一,乡土曲艺田野考察队伍将启程前往拥有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渭南市进行今年首次采风活动。 首站为“戏剧之乡”渭南 据悉,乡土曲艺进深圳项目是获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发动市民推荐家乡最美曲艺,并邀请专家进行采风并进行艺术创作,并在深圳进行展示发布。而去年的项目则是以广东惠州渔歌、福建泉州南音作为主题。 而今年的考察首站定为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被誉为“戏剧之乡”的陕西省渭南市。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线腔、华阴老腔等积蕴深厚的剧种和独具匠心的民间艺术,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和民间艺术大师的诞生地。 下一个项目等你来推荐 据主办方介绍,考察结束后,将在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原汁原味的手工艺品和专家、艺术家的书画、摄影创作等进行展示,同时渭南民间艺人来深,把当地原生态戏曲带回深圳进行现场演出,让原汁原味“乡音”走进深圳。此次活动的成果除以展览和演出的形式进行发布外,还将作为考察成果印制成册。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乡土曲艺进深圳项目的第二个田野调查目的地正在火热征集中。9月中旬之前,深圳市民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电话、邮箱等形式来参与此次征集活动。 来源:广州日报
晋城:戏迷票友自发组织演唱会“送戏下乡”
8月13日下午,由几位热心戏迷自发组织的一场演唱会走进城区北石店镇西王台村“送戏下乡”,精彩的演出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演唱会上,来自城区、高平、陵川的10余名戏迷票友闪亮登场,既有舞台经验丰富的老戏迷,也是初出茅庐的新戏迷,唱段也丰富多彩,有上党梆子、上党二黄,还有上党落子,精彩的演唱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最后,由三位戏迷彩唱的一折上党梆子《秦香莲•见皇姑》把整个演唱会推向了高潮,掌声雷动,气氛热烈。受演出现场气氛感染,当地一位戏迷也踊跃登台,演唱了《藏舟》选段。 据了解,在此前由戏迷们组织的一场演唱会还走进高平唐安煤矿演出,把上党戏曲送到了矿区,同样受到矿工们的极大欢迎。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但在一些农村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还很贫乏,特别是老百姓喜爱的上党戏还存在“看戏难、看戏贵”的现象。“送戏下乡”既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高了戏迷票友的演唱水平,还宣传了上党戏曲文化,可谓一举多得。(文 张永刚)
12台新创优秀剧目晋京展演
(据山西新闻网 08月16日) 集中展示我省舞台艺术精品力作 本报讯 (记者李晓芳)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从8月16日开始,山西省新创优秀剧目晋京展演活动在京拉开帷幕。这是我省继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赴京献礼演出活动之后,又一次重大展演活动。 此次展演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将集中展示我省近年舞台艺术的精品力作,表现山西文艺工作者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参演剧目艺术门类齐全、艺术质量上乘,包括舞剧《粉墨春秋》、说唱剧《解放》、话剧《立春》、上党梆子《西沟女儿》、晋剧 《大红灯笼》《刘胡兰》《杏花酒翁》、蒲剧《酸枣岭》《祝你幸福》、山西民歌演唱会《看秧歌》和群众文艺专场《大地情深》等12台剧目。这些优秀剧目将分别在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等剧场演出24场,整个展演活动历时两个月。 由文化部主办的 “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也将在此期间举行。我省优秀剧目舞剧《粉墨春秋》、晋剧《大红灯笼》、话剧《立春》等4部剧目荣誉入选,山西成为本次活动入选剧目最多的省份之一。(山西日报)
山东对戏曲表演团体加大扶持力度
山东省柳子剧团是隶属山东省文化厅的省级艺术表演团体,全额事业单位。成立于1959年,该团曾三进国务院演出。是全国唯一的柳子戏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剧团有国家一级演员十余名,二级演员二十余名及数十名青年演员,阵容强大,行当齐全。被誉为“天下第一团”的山东省柳子剧团不负众望,独撑起了“东柳”这一古老剧种的门面。 近几年来,剧团先后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巡回演出,并为美国、法国、韩国等国际友人展览演出。为了增强新生力量,剧团出资出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柳子戏接班人,实现了多年来“后继有人”的强烈愿望,并于今年七月正式接收二十几名小演员,更加可喜的是,其中两名小演员参加了在江苏省昆山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并双双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金花称号。 目前,剧团有人员编制101个,政府安排剧团每年演出25场扶贫戏,每场演出按2万元补贴,遵循“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原则。为了更好的传承好国家级非遗项目“柳子戏”,政府出台将以收入多奖励多的政策,按收入的80%补助剧团。
晋城•长治两市戏迷票友联谊活动成功举行
8月15日下午,晋城•长治两市戏迷票友联谊活动在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活动中心成功举行。 活动现场,来自晋城、长治两市10余名戏迷票友分别演唱了自己的拿手唱段。既有上党梆子、上党二黄,还有上党落子,每唱完一段,现场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特别是从长治远道而来的国家一级演员、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书记傅永亮老师为大家演唱的《回荆州》选段,声音浑厚,韵味十足,倾倒了所有观众,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国家一级演员、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书记傅永亮 长治戏迷小戏 长治戏迷卢红星 高平戏迷张俊峰 晋城戏迷马莉 晋城戏迷王梅 陵川戏迷赵忠凤 活动结束,部分戏迷仍不舍离去。纷纷表示,此次活动组织得很好,给两市戏迷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了两地戏迷的友谊,而且对提高戏迷演唱水平也非常有益,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经常举行。
伦敦“中国文化周”闭幕京剧压轴
(据新华网 08月13日) 新华网伦敦8月12日奥运专电(记者王子江 汪涌)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举行前两个小时,由中国文化部在奥运会期间举行的“中国文化周”在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哈克尼帝国剧院闭幕,最后的演出活动是由贵州京剧院上演的5个传统剧目。 贵州京剧院院长、著名演员侯丹梅为英国观众带来了《霸王别姬》,她精彩的表演得到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另外的几个剧目《拾玉镯》、《天女散花》《火烧裴元庆》和《十八罗汉斗悟空》等也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侯丹梅在演出后告诉记者,本次上演的几个剧目,根据国外观众的口味进行了重新加工,有些对白中甚至增添了英语。全团在英国演出了3场,很多观众甚至每场必到。 曾师从表演大师关素霜的侯丹梅说,前一天晚上同样来自贵州的邹市明刚刚在拳击比赛中卫冕冠军,今天上台演出,有一种特别自豪的感觉。巧合的是,侯丹梅也是运动员出身,她小时曾在贵州少体校练过体操,这也为她后来的武旦表演打了坚实的形体基础。 哈克尼帝国剧院是伦敦东部最大的剧场,由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建筑师弗兰克·玛奇阿姆在1901年设计制造,距伦敦奥运会主会场“伦敦碗”3.1公里。
秦腔电视大赛愈演愈烈
由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广播电视台主办的陕西首届“文华奖”专业秦腔电视大赛将于9月举行,目前报名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近日,记者从主办单位打探到了参赛条件及大赛亮点。 记者从大赛主办单位了解到,此次大赛的特点是选手更专业,评委阵容强大,选手带来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原创剧都将成为亮点。同时,大赛鼓励推荐年幼、年轻的选手参赛,为青年演员打造一个放飞梦想的平台。 选手专业晋级更激烈 据了解,参赛人员主要来自专业院、团的演员、艺术院校师生。参赛者可以个人形式报名,也可采取家庭组队、班社组队等形式报名,大赛分老年组(60岁以上)、中年组(40-59岁)、青年组(18-39岁)、少儿组(17岁以下)。大赛要求选手须着装整洁,自备唱段;衣冠不整者,选拔组有权拒绝选手参赛;演唱不佳者,现场专家评委可随时终止其演唱。 评分机制采用,现场专业评委、戏迷评委、场外观众短信和微博投票,加分总和即该选手最终现场得分。大赛初赛阶段采取淘汰赛,复赛所有演员进行排名积分晋级制,复赛截止日积分排名前32http://www.wmxa.cn/强进入大赛总决赛,接受封闭训练和专业包装团队的包装。 两场晚会值得期待 据悉,大赛时间定为9月—12月,大赛分为启动仪式、初赛、复赛、决赛及颁奖晚会五个阶段,预计137天,135场比赛,2场晚会。 此次大赛亮点很多,有两场晚会值得期待。大赛初步定于9月4日19∶45录制“陕西省首届‘文华奖’专业秦腔电视大赛”启动仪式。有主管领导、各界名流、各团部分演员参加启动仪式、全国戏曲名家到场恭贺演出。全明星阵容气势宏大,让本次大赛先声夺人。 而颁奖晚会值得期待的是,将集中展示获奖选手的优秀唱段,公布获奖名单并给获奖者颁发奖杯、证书。同时将邀请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领导、戏曲界及文艺界知名人士参加晚会演出。届时,启动仪式、颁奖晚会将由陕西广播电视台公共文艺频道《秦之声》节目和陕西戏曲广播全程录制播出。据悉,此次大赛奖项设置有:折子戏表演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表演奖、表演奖等。 本次大赛必将成为陕西省文化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事,预祝大赛圆满成功,同时,也将让古城戏迷过足戏瘾。
大名红孩儿喜摘“中国戏曲小梅花”
本报讯(通讯员冯军兵 记者邢云)8月9日,因参演今年春晚而出名的大名县豫剧红孩儿邓鸣贺,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总决赛,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喜获“金花状元”称号。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少儿戏曲艺术和国家艺术教育的最高奖项。今年通过全国各分赛场层层选拔,精选了120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个个身怀绝技,技艺精湛,代表了全国各类剧种的后起之秀和全国艺术教育的最高教学成果。 邓鸣贺表演一曲《朝阳沟》选段“洼洼地里好庄稼”,嗓音高亢,有板有眼,技压群雄,得到了评委和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折服了南国剧场,获得了98.01的最高分。小鸣贺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总决赛“金花状元”。 来源:燕赵都市报
阳城三小艺术团赴维也纳
参加第八届“文化中国”对外交流活动的阳城三小艺术团昨日启程赴欧,他们将走进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在这个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一展“上党八音会”这一地方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中国青少年的风采。 上党八音会是在我市广为流传的民间吹打乐,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阳城三小本着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目的,将上党八音会的欣赏、学习、训练纳入地方文化课程,效果显著。他们编排、表演的上党八音会“快乐娃”节目,欢快活泼,激情奔放,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应邀参加第八届“文化中国· 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 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文化中国·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8月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阳城县第三小学等单位组织推荐的一批高质量的青少年音乐舞蹈作品应邀参演,将为奥地利观众呈现一台多元化的中国青少年艺术精品晚会,不仅是对文化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力推动,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次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更是中国青少年艺术教育和社会教育成果在国际知名艺术殿堂的一次集中展示。驻站记者白军社、通讯员赵丹丹
香港第三届中国戏曲节落下帷幕
随着8月5日晚江西省赣剧院在香港大会堂最后一场演出的终场锣响,香港第三届中国戏曲节也同时落下了帷幕。三场赣剧压轴本届中国戏曲节的精彩演出,令观众将双手高举过头热烈鼓掌,如林的手臂编织成打动人心的景象。“非遗”赣剧盛装发力,让八月的香江再一次刮起赣剧旋风。 本届香港中国戏曲节从6月15日开始,历时近两个月,京剧、昆剧、粤剧、歌仔戏、黄梅戏、赣剧等多个剧种的20多台戏剧轮番上演。时隔20年,当赣剧表演艺术家涂玲慧的香港“粉丝”再次观看已年届50的“老”演员重演窦娥时,无不为之惊叹,该戏唱腔繁重,难度大,尤其吃功,非常难演。剧中的“转体僵尸”、“吊毛”、“跪步甩发”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都是身体在地面上硬碰硬的摔打。涂玲慧风采不减当年,唱腔圆润、念白清晰、高难度动作做得干净利落,技惊四座,博得全场多次喝彩。第一场赣剧《荆钗记》演出中,赣剧新秀杨凯珍的表演就像20年前涂玲慧的表演一样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她表演细腻、扮相俊秀、嗓音甜美、基本功扎实,“卧鱼”、“圆场”、“高空抢背”、“水袖功”等一系列动作娴熟精准,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因为赣剧演出的大受好评,著名赣剧表演艺术家涂玲慧还受邀谈《赣剧表演体会》,主办方更特意安排省赣剧院公开加演了一场有浓郁赣剧特色的经典折子戏《张三借靴》。 此次赴香港演出的几部戏,风格多样,行当齐全,文戏武戏兼备,观赏性强,能体现赣剧的鲜明特点。而香港观众专业的看戏态度也让省赣剧院的演员们印象深刻,他们不在乎剧场是不是豪华,舞美是不是气派,只要戏好角好就行。香港观众看戏严谨认真,可谓用心去看戏,感情随着剧情的变化而起伏,时而笑时而哭,时而击掌叫好,这种氛围令人感动,也让演员们情绪饱满加倍努力地塑造好剧中人物,达到与观众心灵交流产生共鸣的最佳演出效果。
苏州举办少儿戏曲比赛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8月4日电 3日,作为第六届苏州市少儿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少儿戏曲比赛在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姑苏城乡43支中小学校和社会团体选送的参赛队伍亮相,演出了昆曲、京剧、锡剧、沪剧、黄梅戏等近十个传统戏种。
青年戏曲人才培养的浙江模式
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为学生们做示范 学员汇报演出 本报驻浙江记者站 杜俏俏 通讯员 杨晓浤 近日,浙江省“新松计划”第七期全省青年表演人才(戏曲花旦)高级研修班的22名学员,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实验剧场进行了结业汇报演出。学员们通过京剧、昆曲剧目片段汇报,现代舞表演以及从昆曲、京剧移植而来的绍、越、婺、瓯等剧种的改编片段,全方位展示了半个月来的所学所得。 集中受训 激发学员潜能 作为第二轮花旦行当的高级研修班,这一期课程在继承传统、吸纳精粹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来自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永嘉昆剧团、浙江婺剧团、温州瓯剧团等戏曲院团的青年演员,通过专业学习、专题讲座、艺术观摩、论文写作、教学汇报等多种教学形式,表演技能、学识修养和艺术品德均得以进一步提升,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压力、毅力、凝聚、刻苦、创新、奋进……陪伴着我们走过了15天的魔鬼式训练课程。”正如一位学员在学习体会中所写,研修班的课程是高强度、高密度的。清早,学员们要回顾前一天学习的内容,之后的各种课程要上到夜幕低垂,晚饭后是舞蹈课,然后是论文写作和指导,直至深夜才能休息。 虽然辛苦,但学员们都心怀感激:“短短15天的研修班中,我们学习了专业技能,开阔了艺术视野,积累了各方面知识,丰富了表演手段,拓宽了表演路子。在这里,我们重新做回了学生,如饥似渴地汲取艺术养分,全面提升文化修养。感谢浙江省文化厅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感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提供这么好的教学条件。” 好评如潮 教学美不胜收 本期研修班特邀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孙毓敏和昆曲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洵澎前来授课。杭州越剧院的徐柳飞说,能得到这两位老师的亲授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孙毓敏老师的两个讲座《与众不同的京剧荀派艺术》、《亮点发声法》和荀派经典剧目《金玉奴》、《痴梦》两折片段的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念白、稚指、亮眼、耸肩等京剧荀派艺术的表演特色,掌握了有别于自己剧种的新的表演手法,学会了如何用特定动作塑造不同人物的手段。跟张洵澎老师学昆曲,让我们领略了中国戏曲旦角艺术的古典之美,对今后表演受益匪浅。” 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曾执教第一期、第六期研修班。汪世瑜说,刚开始时,由于参训学员程度不一,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出乎他意料的是,这种专业能力上的差异反而增强了学员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学习上的互补与互动——专业出色的争当标兵,专业欠缺的努力追赶,以至于每个人都有压力,每天都有一种生气。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范益松表示,当前青年戏剧演员的生存状态不能令人满意,他们缺少艺术实践和提高艺术素养的机会,举办这样的研修班,对于提高戏剧人才素养、重建戏剧人才培养体系、拓宽戏剧人才培养道路,增加戏剧人才贮备,很有意义。 励志树德 形成品牌效应 据了解,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新松计划”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从2005年创办以来,已有小生、花旦、老生、武生、武旦、丑等多个行当,来自全省31家戏剧院团9个剧种的111名青年演员先后参加。历届研修班共邀请汪世瑜、梁谷音、刘琪、赵麟童、逯兴才、奚中路、张善麟、王立军等几十位戏曲名家担纲主授,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强、高密度、高强度、多方面的专业强化训练。同时聘请刘厚生、孙毓敏、杨小青、茅威涛、罗怀臻、何志云、刘慧芬、金星、白燕升等专家学者开设讲座,提高学员理论修养、表演技能和从艺道德,使青年演员成为新型创作型青年戏曲表演人才。 通过研修班的强化培训学习,青年演员逐渐成长为戏曲表演艺术领域的尖子人才,成为各专业院团的艺术骨干,在戏曲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有获得中国越剧艺术节十佳演员的越剧新秀,有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现昆曲魅力的曾杰,有获得中央电视台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的罗戎征,还有被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瓯剧演员方汝将等。在不久前落幕的“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大赛中,决赛名单中有11人为研修班学员,其中5人进入前十名,婺剧演员杨霞云更是夺得桂冠。 “新松恨不高千尺”, 经过7年教学实践,研修班已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一个人才成长的交流平台,在全国艺术界、教育界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国戏曲“第一老字号”迎来百年华诞
移风易俗,古调独弹。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中国戏曲“第一老字号”易俗社历经沧桑,终于迎来了百年华诞。记者昨日获悉,易俗社百年庆典系列活动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受到了各界的热烈关注,进入8月后,易俗社百年庆典系列活动更是渐入高潮,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将于8月13日在易俗大剧院隆重举行。 说不完的梨园情,唱不尽的易俗社,能和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易俗社是西安人,陕西人乃至所有中国人的骄傲。百年易俗社至今保留着鲁迅题写的“古调独弹”的匾额,而其“移风易俗”的“易俗精神”更是易俗社人的骄傲。 为了迎接易俗社百年华诞,陕西省人民政府筹备了易俗社百年纪念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自6月份启动以来,以“弘扬传统艺术,振兴易俗精神”为基点,不断将秦腔艺术推向深入,将易俗精神发扬光大,已经成功举办了多项活动,包括《西安秦腔剧本精编》首发式、易俗社优秀经典剧目惠民展演月、陕西知名院团庆贺演出月、易俗社音乐创作理论研讨会、易俗社剧本创作研讨会和西安市文联书画庆祝笔会等。与此同时,还启动了纪录片《百年易俗》拍摄,截至目前已进行了60余场的演出,吸引了2万余名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受到了戏迷的热烈欢迎。 而记者昨日获悉,8月将是易俗社百年系列活动的重点演出月。从8月1日到8月31日,可谓天天有好戏,用艺术为古老的剧社送上一份生日贺礼。八旬上旬是秦腔经典折子戏专场,名家新秀齐上阵,带来耳熟能详的秦腔名段。8月13日将举行隆重的百年易俗纪念大会,并将进行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的主题演出。此外,本月还将举行秦腔发展研讨会、书画庆祝笔会以及“易俗百年”图片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7日、8日、9日三天,将在易俗大剧院举行三场秦腔经典剧目的义演,三台剧目分别是《柳河湾的新娘》、《火焰驹》、《墙头记》,惠敏莉、侯红琴、张超等名家都将登场。这三台剧目都是易俗社的经典剧目,曾轰动一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极大地扩大了秦腔在全国的知名度。而此次演出将全部免费,戏迷可通过网络抢票等形式一睹名家风采。
第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正式启动
本报讯 (记者杨迪)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落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由北京市教委主办,中国戏曲学院和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日前正式启动。 本届大赛的主题是:传承国粹艺术,弘扬民族精神。大赛以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力求集参与性、艺术性、观赏性、创造性于一体。 除高校的导演、戏曲表演、京剧表演、表演专业学生外,北京地区大中小学学生均可参加。比赛设个人及集体两个项目,参赛剧种及形式不限,每位选手只限报名参加个人或集体项目中的一项,参赛所需服装、道具、伴奏(含乐队)等均由参赛个人或单位自行解决。 大赛分设一、二、三等奖及特色奖项,另设指导教师奖及优秀组织奖。(中国文化报)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田蔓莎:给传统赋予当代意义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殷帆 孔杰):对于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应该怎么去挖掘它的新价值,怎么去寻找和体现它的艺术精髓和在当代的意义?对于这些问题,作为中国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一级导演,田蔓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田蔓莎与德国结缘于2000年,当时她受邀赴柏林参加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在2006年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上,她作为戏剧演出的策划人和参演艺术家之一,带领中国的五大剧种:京、昆、川、越、秦腔分别以“文化记忆”为题进行创作,给德国观众们带去了不一样的实验戏曲。 从2006年起,上海戏剧学院开始建立与德国方面的长期合作。作为中国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她有很多机会来德国学习访问。这些学习访问的机会使她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了新的思考,也得到了很多关于怎么保护和发展传统艺术的启发。 前不久,柏林自由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她作研究员,在她看来,这为从事表演艺术和戏剧研究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与研究的平台。该中心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教授和著名艺术家,他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好的研讨机会与条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研究。 在柏林的这段时间,她很关注剧场表演艺术,经常去看德意志国家剧院和柏林喜歌剧院的演出。那里经常会上演一些经典剧目和传统剧目,每次去看她都获得不少惊喜。她说,惊喜来自于这些传统经典得到了重新解读,同时也体现了它们在当代的意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被再创者赋予了当代视觉审美情趣,给观众很强的冲击和感受。 在德国的经验给了她很多思考和启发,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应该怎么去挖掘新价值和当代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她表示,德国人思辨性很强,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也有很多的观剧经验。德国人对作品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要求会给她带来创作和演出方面的新思考和新追求。在她的创作中,她一直在挖掘传统戏曲的精髓和表演元素,同时把传统的演剧方式和现代剧场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努力寻找传统戏曲在未来另一种表达的可能。同时,她发现德国观众关注的不仅仅是演一个故事,而更多的是这个故事所赋予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在她看来,这种了解对她的创作思想和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她看来,中国传统戏曲要走向未来,就要在传承中去重新发现传统艺术的精髓,然后进行创造性地丰富、补充和完善,最后使之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创造出新的传统。
怀宁打造“戏曲文化区”
日前,怀宁县正式启动“石牌镇戏曲文化区项目”,项目规划范围为皖河古道东西两岸,老城区和庆洲河一带,面积3平方公里。该项目按照分步实施,分区建设的思路,首先将借助东区的1000亩廉租房建设,将其打造成戏曲文化区示范东区。同时,围绕“徽黄故里、戏曲圣地”这一主题,石牌镇还将依托戏曲文化区项目的实施,设置徽剧大街、黄梅戏大道两条景观主轴,建设戏曲圣地石牌坊、曹禺朝圣雕塑、戏曲之根雕塑、大众戏台、程长庚及杨月楼故居等诸多景点。 (吴良伦 檀志扬)
上一页
1
2
...
24
25
26
27
28
29
30
...
53
54
下一页
共 1068 条
备案/许可证号:
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