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轶事二则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3
来源:
编辑:

轶事二则
             ----月下独酌

    前些天看央视播上党梆子《秦香莲》,父亲讲了两件与戏曲有关的事,蛮有意思。
    我们老家是高平马村镇东宅村。小时候就听父亲说,我们村的戏班曾经很有名,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一个村子的戏班水平不会太高,后来才知道上党梆子泰斗赵清海曾长期任高平“三乐意”班掌班,“东宅戏”(“三乐意”班)果真是上党梆子最著名的班社之一。下面这两则轶事就发生在“三乐意”班。

    故事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村民们来说,村子里唱大戏的几天,是像过年一样的喜庆日子。如果戏唱得好,演员卖力,观众就会往台上扔馍馍;唱得不好,观众就会往台上扔砖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小时候还真见观众往戏台上扔过砖头)。
    我们村一个叫吴大路的人是“三乐意”班中的大净,也是响当当的名角。一次,戏班在晋城县某村演出时,吴得了重感冒,本打算不出场了。但观众却不依不饶,并扬言,如果吴不上场就要往台上扔砖头。吴只好带病出场,但开头叫板时,却改词发牢骚道:“晋城 di gan pa xia,三番五次要请你da,你da不唱,非要你da----” (注:1 di: 这。 2 gan:量词,相当于“群”,“些”。 3 pa xia:骂人的话。 4 da:父亲,爸爸。)台下人一听韵味十足的叫板,随即报以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则小故事听起来很有味儿。虽然给人一种感觉,即演员对观众不够尊重,但细想想演员生病又不得不上台时那种烦躁和耍小聪明捉弄人的情态,也蛮可爱的。同时,这则小故事也能透露出一个信息:当时的上党梆子,最起码净角唱腔,是不太讲究吐字发声这些因素的,观众看得就是个热火劲儿,听得就是那股子韵味儿。

    故事二
    下面这个故事仍发生在吴大路身上。一次,戏班的一个东家(我听得不太真切,反正是戏班的一个领负责人吧。戏班是由三个人合伙组织起来的,所以叫“三乐意”。)因为抽大烟把钱花光了。戏班因此不能继续去往新的台口。大家一愁莫展的时候,吴想出了一个法子。当时,演戏的村子里一个富家孩子生病了,肚子难受,但家人想尽了办法却不能让他吐不出来。吴就说:“这个病好治,但如果病治好了,你们得出一笔钱感谢我。”戏班中有人就问:“你有什么好法子?”他叹口气:“唉,我能有什么法子,瞎猫撞死老出(耗子)吧。”于是,他让人捉了一把苍蝇,在火圪圈上烤干了,捣成粉末状,让生病的孩子服了下去。孩子刚喝下去,就开始恶心,随之,大口大口地吐出了肚子里的秽物,病竟奇迹般地好了。戏班也如愿以偿得到了一笔钱,赶往下一个台口去了。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