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屯留县上党梆子艺训班(戏校)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51
来源:
编辑:

    从1953年到1989年,屯留县与县属麟山剧团共举办艺训班(戏校)九次:

    1953年夏,麟山剧团与绛河剧团(上党落子)联合在本县尧山头村开办艺训班,招收学员20余人。一个月后,又按剧种分开。麟山剧团分到七人,又补招七人,在魏村松坡玉溪寺,由李旭负责培训。任教的尚有杨然拴、冯化民、李玉庆等人。一年后并入剧团。学员中的傅先贵、贾凤英、罗改英、徐生荣、冯秋娥等,以后都成为麟山剧团骨干。

    1954年秋,麟山剧团开办第二期艺训班。由李旭、路有义、冯化民主持,招收十名学员。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大显著。一年结业时,只有傅云英尚能受到观众好评。

    1956年,麟山剧团接受上两期的经验教训,在举办第三期艺训班时,严把招生关,认真遴选,录取学员30名;加强教学质量,由李旭、陈肉墩、霍计则组成教学小组,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学员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业务教育;并注意了全面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学习一年后实习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情鼓励。实习演出一年,收入三万余元。1957年冬结业后即并入麟山剧团。学员中老旦李菊花、花旦崔巧英、丑角冯支林、小旦张改先、老生范效增、小生郭存昌、鼓师宋振英、琴师申建民等,以后也都成为麟山剧团的骨干。

    1960年冬,由屯留、长子合并的屯长县,决定为四个剧团合办艺训班,地址在魏村玉溪寺,负责人为李旭。训练半年,恢复屯留、长子两县建制后,艺训班解体。

    1962年冬,麟山剧团开办第五期艺训班。招生30余人,由李玉庆一人任教。由于时间短,教师少,学习半年结业时成绩平平。

    第六期在1965年春开办。由王伏薪、李保全、郭元祯、贾凤英、郭逢清等任教,学员20余人。此时正值十年浩劫开始之前,虽然教者尽力,学者吃苦,但社会空气对教学十分不利。因而在1967年结业时,除马云巧、许要则等少数学员外,大部不引观众注意。
1970年,麟山剧团开办第七期艺训班。由王伏薪、郭元祯、贾凤英、高铁牛任教。招生30余人。在频繁的政治运动情况下,教师们尽量挤时间教学。到冬季结业并入剧团时,学员王新山、武建蒙、张建英、宋慧萍等,尚能赢得观众称许。

    粉碎“四人帮”后,麟山剧团在1977年秋,开办了第八期艺训班。由李旭、申乘舟、路有义、徐金山、贾凤英等任教,并延聘河北籍武功教师王林英。招收40名学员。由于开学不久,适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返正。艺训班严格教学和考试制度,定期评比,对学习优秀者予以表扬奖励,因而学员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1981年底,就排出了《九针松》《断桥》《彩仙桥》等戏,下乡实习演出。秦保英、于春玲、韩冬青、李留红等都获得观众的称赞。原存龙等八人考入晋东南戏剧学校(毕业后大部回团)。1982年结业并入剧团。

    1987年,屯留县开办了职业中学戏剧分校,校址设在西贾村屯留县良种场。由申乘舟任校长,教师有苗彧、罗改英、徐金山、常仙景、张志兵、张松林等人。学制五年。设有文化、音乐和戏曲基本功课程。经费由县财政拨款。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同时教学。共招生104人。经过五年的学习筛选,1993年实习演出时有84人。其中21人入县麟山剧团,其余组成屯留县青年演出团,由常先景、张松林带领,在长治、晋城两市一些乡镇演出。尚能赢得观众欢迎。1994年因多种原因解散。演职员有40余人分别入晋城市上党戏剧院第一、第二演出团,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长治县红专剧团,沁县漳河剧团就业。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