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退出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首 页
戏曲新闻
视频欣赏
经典唱段
伴奏下载
团体简介
人物简介
戏迷天地
访谈采风
唱段唱词
唱段曲谱
上党戏曲论坛
收起
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最新推荐
同志们杀敌挂了花《沙家浜》
谢红心感谢毛主席《快马加鞭》
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红灯记》
闹工潮《红灯记》
敬爱的毛主席《快马加鞭》
共产党就像天上的太阳《沙家浜》
渔女上堂破口骂《徐公案》
贡献出我们的热血《快马加鞭》
张爱珍戏剧班俩学生角逐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
大型新编历史京剧《陈廷敬》23日在并首演
国办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濮存昕当选新一届中国剧协主席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开创我国戏剧事业新生面
太行风上党八音会赴南非文化交流专场演出
晋城:惠民消夏文艺晚会启动
上党八音会: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
戏曲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戏曲新闻
2013中国越调艺术研讨会暨全国越调名家戏迷联谊会
2013年4月7日—8日,由中国越调网、河南省越调剧团、许昌市越调剧团主办的2013中国越调艺术研讨会暨全国越调名家戏迷联谊会,在河南许昌瑞贝卡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越调戏曲界的领导、专家、戏迷、媒体朋友及其河南各大兄弟越调剧团代表12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本次研讨会以“传承越调艺术 共谋越调发展”为主题进行研讨。除河南省越调剧团、许昌市越调剧团、邓州市越调剧团、襄城县越调剧团、社旗县越调剧团和扶沟县越调剧团代表外,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河南省戏剧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戏剧史学家马紫晨,著名越调作曲家、河南省文史馆馆员赵抱衡,著名作曲家魏天葆、王大卫等戏曲理论家,就越调艺术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并对“越调皇后”毛爱莲先生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结越调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挖掘、整理、保护传统戏,探讨新剧目创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传播、越调人才培养、发展成为剧团领导、学者关注的热点。会议期间,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越调剧团团长)申小梅、艺术顾问毛爱莲、何全志、著名越调作曲家赵抱衡、魏天葆、王大卫、中国越调网创始人郭庆璋、李成立等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就越调艺术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许昌市文化局副局长王晓思全面总结了越调现代戏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高度评价了河南省越调剧团及其各大兄弟剧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深入探讨了越调现代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道路。 本次研讨会可谓紧凑高效,热烈圆满,显示了目前越调的实力和发展态势,展现出充满生机的越调前景。
《资本·论》揭示戏剧产业化现状
本报记者 郑洁 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打造的舞台剧《资本·论》自2010年首演至今仍反响热烈,独特的金融题材以及创新演绎引发了戏剧界一系列关于资本的热议。去年底,该剧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保留剧目,继续在上海、香港等地演出。 该剧根据马克思著作《资本论》改编,由喻荣军担任编剧、何念导演,剧中主人公以一场“戏剧帝国”的黄粱梦,掀起对于资本、金钱、物质的思考和讨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你总逃不脱资本这两个字。大到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小到明星八卦家长里短,很多事情撕开其虚表,究其根本还是资本在作怪。”在喻荣军看来,资本是把双刃剑,它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能使人一步登天,也能让人落入万丈深渊。人要懂得更加全面真实地看待资本。在戏剧形式上,舞台剧《资本·论》最大的不同在于题材与样式。刚开始观众在剧场里看到的是一场正常的话剧演出,慢慢地演出变成了现场发生的事情,然后又变成写实的话剧,接着又像是纪实剧,再后来就变得越来越荒诞…… 近日,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发表对该剧的评论:“《资本·论》真的不是《资本论》,主要说的是剧院与金钱的关系。剧院里一个罢演小子轻而易举玩转金融及产业,一边欺辱仍想继续搞戏剧的领导们,一边收购剧场终于搞死戏剧,其实表现了戏剧人对当下疯狂的文化产业大潮及剧团体制改革的恐惧。”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乾武表示,当下的文化产业大潮里,戏剧也搭上了快车,但形势并不容乐观,很多产业化的举措都是泡沫式的虚假繁荣。“全世界要说戏剧产业化的,只有英语世界里几个成功的音乐剧,演出长达十几年,都是观众买票支撑。中国音乐剧才刚起步,而话剧称得上产业化的可能只有孟京辉的戏。”杨乾武认为,中国地域广阔,像孟京辉、赖声川以及个别戏剧团队的戏,全国巡演下来能有不菲的收益,但要说戏剧市场因此可以产业化操作还言之过早。 在杨乾武看来,戏剧产业的根基在于消费群,能依靠观众长年自发买票才叫产业。就算以演出繁荣的北京来说,戏剧观众还不如北京的车多,根本不足以支撑起市场。而现在全国热烈讨论的演出院线、演艺集聚区等。杨乾武认为,某种程度上存在大量的浪费。他说道,现在部分演出院线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才赖以维持的,还有个别吸引到投资的案例,但能否获得回报尚未可知。另外,每年的戏剧生产也很多,但都属于在市场中无法生存的戏剧,存在大量浪费。 来源:中国文化报
经典戏曲名剧深圳开锣
本报讯 (驻广东记者戴波 陈一锋)为进一步扶持并弘扬传统戏曲艺术,让广大市民低门槛、近距离接触高品质戏曲剧目,4月16日,由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深圳市聚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戏曲名剧名家深圳展演月暨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将在深圳拉开帷幕。此次展演月将组织4台剧目7个场次的演出。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的《寻源问道》个人专场、湖北省京剧院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黄梅戏《天仙配》、上海越剧院的越剧《红楼梦》等精品戏曲将纷纷亮相。据悉,除了裴艳玲的个人专场是新引入的国内优秀剧目,其他剧目都来源于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 此次来深圳演绎的越剧《红楼梦》由两位梅花奖得主钱惠丽和单仰萍担纲主演。该剧将保留以前版本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经典唱段,如“读西厢”“黛玉焚稿”“宝玉哭灵”等,但也将在原来基础上对故事结构和舞台美术两方面进行创新尝试。《徐九经升官记》则由“京剧第一名丑”朱世慧领衔。该剧自1980年问世以来,已演出600余场。《天仙配》将以音乐配器来丰富完善该剧的声腔,使剧目具有原汁原味黄梅戏唱腔“神韵”的同时,还能带来音乐诗歌般的意境享受。裴艳玲的《寻源问道》个人专场,将为观众带来一场京剧、昆曲、梆子“三下锅”的精彩演出。这将是一场不施粉黛、不穿行头,形式简单得如同彩排的演出,观众能最直观地看到演员的身段、功夫和表演。据介绍,本次戏曲展演月将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票价,以低票价惠及广大市民。 来源:中国文化报
传统戏曲唱响第23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
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大槐树戏曲表演在山西洪洞奏响。 王燕君 摄 中新网临汾4月2日电 (王燕君)2日,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大槐树戏曲表演在山西洪洞奏响,拉开了第23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戏曲表演的序幕。 本次洪洞大槐树剧团的表演,内容丰富、风格朴实、唱词通俗,剧目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洪洞大槐树文化节期间举办的这次戏曲表演旨在展示地方戏曲表演的艺术精粹,促进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发展。 据介绍,本次表演曲目都是蒲剧的传统精粹曲目,演出时间为4月2日至4月5日,共表演七场,剧目有《火焰驹》、《清风亭》、《双官浩》、《大登殿》、《薛刚反唐》、《鞭打芦花》、《黄牛记》等,让广大观众大饱耳福。 第23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相关负责人说,唱家乡戏、寄故乡情,传承艺术瑰宝,弘扬根祖文化,共同唱响大槐树之歌建设“美丽洪洞”。
“中国戏曲经典交响音乐会”赚得满堂彩
本报讯(记者平丽艳)4月2日晚,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交响乐团激情碰撞,让广大金城戏迷大快朵颐!作为第四届兰州艺术节重头戏,由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雅乐的兰州交响乐团携手吴亚玲、蒋建国、周桦、边肖、马少敏、张小琴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合作演绎的“中国戏曲经典交响音乐会”,赢得了戏迷的满堂喝彩和阵阵掌声。 昨晚的金城大剧院戏迷云集。当晚8时整,我省“梅花奖”得主马少敏和省京剧团著名演员姜肃泉以及应邀助阵兰州艺术节的我国著名戏剧演员张晓红和董成的共同配合下,一曲京剧《梨花颂》拉开了“中国戏曲经典交响音乐会”的演出序幕,来自安徽的“梅花奖”得主吴亚玲、蒋建国随后亮嗓,联袂送上了经典黄梅戏唱段《十五的月亮为谁圆》、《天仙配》……和戏剧名家们合作演出的兰州交响乐团还当堂献上了“独角戏”,两首经典交响乐《匈牙利舞曲一号》、《掀起你的盖头来》将演出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来源:兰州晨报
陕西:第六届省戏曲红梅大赛启动
本报讯(记者 刘慧)由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戏剧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陕西省戏曲红梅大赛启动仪式,于4月2日晚在黄陵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丰宽,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省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甄亮等参与活动。 陕西省戏曲红梅大赛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批准、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省级戏曲赛事活动之一。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推出戏曲人才,为全省广大中青年戏曲演艺人员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和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我省戏曲艺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全省共有30多个专业戏曲院团的2000多名演员踊跃报名参加,参赛剧目涵盖了全省主要剧种和行当。 据统计,本届大赛全省约有30多个院团的300多名演员、演奏员踊跃报名参加,参赛剧目涵盖了全省主要剧种和行当。除设专业组以外,还新增设了非专业组比赛,给广大戏迷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艺的平台。本届大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4月10日起为北片分赛区比赛,接着进行关中、南片、西安等分赛区比赛。5月中旬将在黄陵县艺术中心进行大赛决赛及颁奖晚会。 来源:华商报
京汉楚越绍昆汇聚江城 戏曲群英会月底开幕
湖北日报讯(记者龚雪、通讯员吴静)3月29日至5月1日,武汉剧院将陆续上演京剧、汉剧、楚剧、越剧、绍剧、昆曲6个剧种的11台演出,为戏迷们献上一出名副其实的“戏曲群英会”。 29日,由武汉剧院联手武汉京剧院等单位打造的“京汉楚越绍昆群英会”,将在武汉剧院开幕,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最新创作的越剧《柳永》,打响头炮。4月,浙江绍剧艺术团排演的经典神话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汉京剧院排演的大型京剧《水上灯》、《生活秀》,武汉汉剧院排演的《宇宙锋》、《王昭君》,武汉楚剧院的新作楚剧《凤冠梦》,将在这场“群英会”纷纷亮相。曾几度来汉、深受武汉观众喜爱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在闭幕式上压轴演出。 好戏连台,荟萃名家新秀。京剧名家关栋天、刘子微,楚剧名角夏青玲,汉剧新秀王荔,越剧尹派小生王君安,昆曲界的后起之秀沈丽英和俞玖林等名家新秀,都将在这场“戏曲群英会”显身手展绝技。为了让更多戏迷走进剧院感受戏曲的魅力,主办方还特别推出了30元的最低票价。
新版《牛郎织女》开辟戏曲创作新天地
近日,首部大型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艳惊四座。 该剧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澳门杨氏设计网络动画公司、珠海杨氏设计网络动画公司联合出品,历时4年精心打造而成,最大亮点是把传统戏曲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相结合。 传统戏曲的美学特质是“景在演员身上”,通过演员虚拟写意的表演完成情境营造,景随人移,人去景无。利用3D技术将演员通过表演营造出的场景真实立体地再现,是对传统戏曲美学特质的突破,是黄梅戏舞台上前所未有的尝试,是中国戏曲演出史上的创举。 该剧的亮点和难点在于将全息影像与黄梅戏的音乐节奏、人物的心理节奏、情感节奏、行动节奏有机结合,使之在戏剧情境的统辖下水乳交融,合二为一。 黄梅戏以清新的唱腔、生活化的表演为主,不像京剧、昆曲般有着系统的程式和表意的身段,这就为运用3D技术对戏剧时空进行自由转换创造了条件。创作者让观众不再依仗演员的虚拟表演、单凭想象完成情境的营造,而是赋予观众立体逼真的影像,使得“天女下凡”“鹊桥相会”等场景逼真再现,创造了诸多细腻唯美、气势恢宏的场面。 在中国戏曲的剧目中,神话剧占了很大比例,前辈艺术家们在《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等神怪小说的基础上,创作了众多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的神话剧目。3D技术在戏剧舞台上的应用,为神话剧的创作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它将戏曲虚拟表演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呈现出来,与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相结合,拓宽了戏曲艺术的表现力,为传统戏曲打开了吸引青年观众的通道,这种传统经典加现代科技的创作方法,为今后舞台剧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宽阔的思路,将成为今后戏曲创作的一种趋势。
华东京剧票友大赛启动
本报讯 (记者罗云川)华东六省一市2013年京剧票友大赛报名工作日前启动。 本次比赛由山东省戏剧家协会、青岛市文广新局、莱西市人民政府主办。据介绍,比赛分清唱、彩唱两个组别,分初赛、决赛两个环节。初赛由组委会对选手寄来的光盘进行评选确定决赛选手。决赛在莱西市举行,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现场评选。大赛以个人为参赛单位,限定参赛选手年龄为18周岁至60周岁。对曾在专业戏剧院团从业的票友,须离开京剧专业3年以上;从专业戏剧演出院团正常退休人员谢绝参赛。通过比赛产生金、银、铜奖以及优秀奖若干名,并授予华东六省一市2013年京剧票友大赛 “十大名票”和“优秀票友”荣誉称号;对外籍选手授予“特别荣誉奖”。决赛以后,将举行颁奖仪式和汇报演出。 莱西享有“戏曲之乡”盛誉,自2005年以来,已经举办了8届“水城梨园竞千秀”戏曲票友大赛和两届省级吕剧票友、京剧和柳腔票友大赛。目前,全市专业和业余剧团有20多个,戏迷俱乐部100多个,拥有戏迷数万人。
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即将揭晓
本报讯 (记者刘淼)4月5日至18日,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颁奖暨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金奖剧目展演周活动将在江苏海门举行。这也是全国戏剧文化奖首次在县级市举行颁奖及展演活动。 据主办方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曾献平介绍,此次活动共分为剧目展演、颁奖仪式和采风三部分。 4月5日至15日,豫剧《天职》、雷剧《黄飞虎》、京剧《飞虎将军》、闽剧《林则徐复出》、淮剧《宝剑记》、山歌音乐剧《江海潮》等8部不同剧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将在海门、南通的3个剧场陆续上演。此外,各剧目的主创人员还将走进乡村和社区,把精彩的剧目送进田间地头。 4月18日,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颁奖仪式将举行。颁奖仪式上将对2011年至2013年创作的、通过三轮评选的28台精品剧目进行表彰、授奖。颁奖嘉宾由表演艺术家谢涛、邓安奇、顾卫英等担任。 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戏剧工作者,将赴长三角地区进行采风,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素材。
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公布提名名单
本报讯 (驻上海记者洪伟成)由上海市文联、市文广局、文化发展基金会等联合主办的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日前公布了各奖项提名名单,经评委三轮投票已产生主角奖提名演员19名;配角奖提名演员9名;新人主角奖提名演员4名;新人配角奖提名演员1名和3个集体奖提名,获奖名单将于4月9日的颁奖典礼上揭晓。同时,本届“白玉兰”奖将特殊贡献奖颁给了著名艺术家焦晃。 创办24年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戏剧名家、新秀来沪献艺竞技。本届“白玉兰”奖有来自全国各地38个剧团的52台剧目、16个剧种的73名优秀演员参选。组委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获奖者的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向。此次入围主角奖的演员平均年龄38岁,年纪最轻者为27岁;入围配角奖的演员平均年龄40岁,年纪最轻者为28岁。 据悉,颁奖系列活动将于4月6日至9日在上海举办,包括获奖演员展演、白玉兰戏剧论坛以及颁奖典礼。
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
(2013年4月至7月在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巡演) 编者按: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和巡演是文化部对文艺评奖机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有利于推动文艺创作演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有利于促进舞台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为进一步扩大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影响力,2013年4月至7月,将开展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此次巡演既面向城市院线,又面向基层,到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到西部、边疆、灾区,到广大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演出。现刊发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巡演计划,以飨读者。 歌剧《江姐》空军政治部文工团 编剧:阎肃 复排总导演:杨月林 复排导演:冷永铭 仇非 主要演员:王莉 伊泓远 曲丹 张原铭 巡演地点:中央党校剧场 深圳 广州 自贡 宜宾 绵阳 崇州 京剧《杨门女将》中国国家京剧院 改编:范钧宏 吕瑞明 导演:郑亦秋 主要演员:李胜素 张静 于魁智 郭霄 毕小洋 李红梅 黄炳强 董圆圆 袁慧琴 张建国 郭凡嘉 张兰 巡演地点:南通 嘉兴 桐乡 湖州 杭州 绍兴 萧山 宁波 桐乡 舟山 京剧《华子良》天津京剧院 编剧:卫 中 赵大民 导演:谢平安 主要演员:王平 杨乃彭 邓沐玮 李经文 王长君 巡演地点:霸州 大连 烟台 文登 武汉 长沙 葫芦岛 河北迁安矿业集团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湖北省京剧院 编剧:郭大宇 习志淦 导演:余笑予 主要演员:朱世慧 万晓慧 王小蝉 巡演地点:洛阳 深圳 佛山 湖南 天津 昆曲《十五贯》浙江昆剧团 剧本整理:钱法成 导演:沈 斌 副导演:孙晓燕 主要演员:程伟兵 李鸿良 朱斌 田漾 俞志青 曾杰 胡娉 胡立楠 汤建华 李琼瑶 徐霓 巡演地点:洛阳 台北 苏州 南京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昆山 深圳大学 佛山 中山大学 黄梅戏《天仙配》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改编:陆洪非 导演:乔志良 复排导演:孙怀仁 梅伟慈 主要演员:袁媛 梅院军 巡演地点:黄梅 九江 武穴 薪春 黄石 郑州 洛阳 深圳 佛山 中山 上海 吕剧《姊妹易嫁》山东省吕剧院 编剧:王慎斋 段成佑 导演:李公绰 复排导演:钱玉玲 王世元 主要演员:高静 董家岭 李萍 谭连华 巡演地点:杭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豫剧《朝阳沟》河南省豫剧三团 编剧:杨兰春 导演:杨兰春 许 欣 主要演员:杨红霞 盛红林 陈晓兰 王晓芬 张梨娟 蒿红伟 陈秀兰 时木全 巡演地点:深圳 佛山 河北 天津 山西 邯郸 保定 山东 豫剧《铡刀下的红梅》河南小皇后豫剧团 编剧:宋西庭 导演:余笑予 主要演员:王红丽 王兴刚 崔玉萍 朱建军 葛草旺 樊 萍 巡演地点:石家庄 天津 济南 太原 西安 延安 安塞 贵州 广州 惠州 深圳 福州 厦门 海口 合肥 南京 上海 越剧《红楼梦》上海越剧院 编剧:徐 进 总导演:吴 琛 导演:钟 珉 孙虹江 主要演员:钱惠丽 单仰萍 陈颖 张永梅 唐晓羚 章海灵 黄慧 葛佩玉 巡演地点:杭州 海口 洛阳 南京 香港 越剧《柳毅传书》江苏省南京市越剧团 编剧:张弘 计大为 谢光宁 王仁杰 导演:陈明正 韩林根 伊天夫 陈露依 主要演员:竺小招 王君安 孙静 殷瑞芬 陶琪 朱蔺 沈美娟 巡演地点:宁波 杭州 香港 上海 河北梆子《宝莲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编剧:王昌言 导演:周仲春 主要演员:王云菊 张警月 郝士超 于静 丁云飞 白七桥 冯国健 刘雪芳 巡演地点:银川 兰州 西宁 洛阳 广州 深圳 佛山 澳门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 编剧:王仁杰 导演:卢 昂 主要演员:曾静萍 龚万里 巡演地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江南大学 浙江大学 吉剧《桃李梅》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 编剧:薛白洛 刘 中 王 肯 导演:金玉霞 复排导演:肖汉臣 主要演员:唐晓凤 刘杨 王颖 秦丽君 张泉利 侯为民 吕良 董宝贵 巡演地点:深圳 宁波 太原 北京 彩调剧《刘三姐》广西戏剧院彩调剧团 编剧:江波 尹天植 龙杰锋 导演:龙杰锋 卢 浩 主要演员:王予嘉 马定和 石磊 杨步云 巡演地点:佛山 宜昌 南昌 蒲剧《山村母亲》山西省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 编剧:王 辉 马兆录 杨焕育 贾璐 田伟泓 总导演:张曼君 导演:王乃兴 主要演员:景雪变 张波 闫海燕 范宝香 巡演地点:洛阳 深圳 广州 上海 成都 西安 儿童剧《青春跑道》江苏省苏州滑稽剧团 编剧:陆伦章 导演:蔡向亮 主要演员:沈志芳 万成凤 张昇 巡演地点:湛江 茂名 宁波 嘉兴 嘉善 儿童剧《宝贝儿》山东省济南儿童艺术剧院 编剧:永 涓 田 牛 导演:王筱頔 主要演员:祖绮颖 于杨 杨天阳 李亚洲 巡演地点:上海 烟台 洛阳 常州 新疆 拉萨 日喀则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央芭蕾舞团 编导:李承祥 蒋祖慧 王希贤 主要演员:张剑 鲁娜 朱妍 周兆晖 李科 佟锦昇 巡演地点:鄂尔多斯 郑州 洛阳 信阳 广州 顺德 梅州 汕头 佛山 歌剧《洪湖赤卫队》湖北省歌舞剧院 编剧:张敬安 杨会昭 欧阳谦叔 朱本和 梅少山 潘春阶 导演:梅小华 主要演员:刘丹丽 马娅琴 秦德松 卢向荣 巡演地点:洛阳 长春 大庆 沈阳 南昌 杭州 宁波 恩施
梅花奖第三次引入大赛评选机制
本报讯 (记者刘茜)记者在3月25日召开的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26届大赛将于4月16日、5月6日分别在浙江杭州与四川成都举办。这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自1983年创立以来,第三次以大赛方式评选梅花奖获奖演员。 本届梅花奖申报工作得到了全国戏剧界的积极响应,全国推荐近100名优秀演员参加初评,其中进入“一度梅”终评的有35人,7人进入“二度梅”终评。他们将以现场演出形式,分别在杭州和成都进行决赛,终评评委将通过现场观摩,差额评出本届梅花奖获奖演员。 参加此次大赛的有来自20多个省区市的艺术院团以及部分中直院团,涉及18个剧种。其中,藏戏、平调落子、瓯剧3个剧种的演员是首次参加梅花奖评选。本次进入终评的京剧和话剧演员所占比例比往届有所增加;参赛演员的年龄比上届有所下降,年龄最小的仅有28岁。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本届大赛的还有我国台湾豫剧团的萧雅玲,她是继王海波、魏海敏之后第三位角逐梅花奖的台湾演员。 两年一度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已创办30周年,共评出600多名梅花奖演员。此次大赛杭州赛区赛事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成都赛区赛事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联共同主办。 来源:中国文化报
河北梆子首次大规模巡演
昨日记者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获悉,去年11月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河北梆子《宝莲灯》,将从4月1日起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百场巡回演出。这是河北梆子剧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巡演,也是河北梆子第一次走进西北,同时还是全国20部优秀保留剧目中唯一一部将在澳门唱响的大戏。 据悉,由河北梆子剧院演出的大型神话剧《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截至目前已经演出1400余场。该剧讲述的是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音乐曲调在继承中进行了大胆创新。裴艳玲、齐花坦、田春鸟、周春山等一大批知名戏曲艺术家都曾演出该剧。 据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王晓英介绍,此次巡演将在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演出20多场,是河北梆子首次在西北亮相。在西北地区除了进剧院演出之外,还会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进行慰问演出。王晓英说,为了配合这次全国巡演,河北梆子剧院特意投资50万元,对《宝莲灯》的舞美、道具进行了全方位更新。同时,为了节约成本,本次巡演还实现了一个重要突破,那就是巡演全程没有现场乐队伴奏,所有伴奏都是录音。和传统的现场乐队伴奏相比,录音伴奏对演员的要求更高,演出过程中演员不允许犯错。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入围演员名单
一度梅 马力 男 中央戏剧学院袁泉 女 中国国家话剧院姜亦珊 女 北京京剧院王斑 男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吕洋 女 天津京剧院张艳秋 女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王红 女 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贾菊兰 女 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肖迪 女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实验京剧团金喜全 男 上海京剧院黎安 男 上海昆剧团董红 女 张家港市艺术团范乐新 女 南京市京剧团方汝将 男 温州市瓯剧团王滨梅 女 浙江越剧团孙娟 女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王琴 女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孙劲梅 女 福建京剧院刘建杰 男 山东省京剧院吕淑娥 女 山东省吕剧院刘雯卉 女 河南省豫剧二团詹春尧 男 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雷玲 女 湖南省昆剧团麦玉青 女 广东粤剧院崔玉梅 女 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周利 女 重庆市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刘露 女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王超 男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陈亚萍 女 云南省滇剧院赵杨武 男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苏凤丽 女 甘肃省秦剧团屈连英 女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团边点旺久 男 西藏自治区蔵剧团萧雅玲 女 台湾豫剧团郑国凤 女 杭州越剧院 二度梅 张秋歌 男 中国国家话剧院许荷英 女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景雪变 女 山西省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刘 薇 女 武汉京剧院李东桥 男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朱 衡 男 甘肃省话剧院柳 萍 女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襄垣秧歌》《襄垣鼓书》音像制品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
长治日报讯 近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揭晓,襄垣县文体广新局组织录制的《襄垣秧歌》、《襄垣鼓书》音像制品荣获优秀出版物提名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与“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列为业界三大奖。 《襄垣秧歌》、《襄垣鼓书》音像制品荣获优秀出版物提名奖,充分展示了襄垣县在文艺创作上取得的累累硕果,对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襄垣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赵东明 张素峰)
央视缘何留不住工作二十年的戏曲人才白燕升
据央视内部人士透露,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确已悄悄辞职,是什么让这位老将离开了为之奉献了20年的央视?继李咏离开央视去母校任教没几天,又一位重量级的主持离开央视,加上之前的杨澜、鲁豫、黄健翔、文清、邱启明、曹颖等,先后离开央视的著名主持人已达十多位,我想知道这属于正常的人事流动还是央视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白燕升199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1993年经过层层选拔从河北台正式调入央视,是央视第一个专职戏曲节目主持人,从早期主持央视一套的《九州戏苑》开始,就以专业、亲和、富有书卷气的主持风格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后来又担任《戏苑百家----燕升访谈》制片人长达7年,为中国戏曲、梨园艺人不经意地整理出一部部色彩斑斓的口述历史,业界普遍将他视作中国戏曲在电视荧屏上的代言人。 如果这些评价白燕升还不够,那么来看看一些名人对他的评价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曾主动请缨为白燕升的自传作序,其中写到:燕升是听着河北梆子唱着河北梆子长大的。他的性格里有英雄般的骨气,又有赤子般的真情。他不谄上,不阿贵,敢于坚持真理,嫉恶如仇,是一条痛快淋漓的汉子。我个人认为,燕升是上天为我们准备好的戏曲主持人。著名作家余秋雨称赞他是“一个超级戏迷,一位真正的内行,一位够资格的剧评家”。 应该讲大众对白燕升非常肯定,在央视戏曲频道地位无人能替,那么白燕升为何执意离开央视,主动扔掉捧了20年的“铁饭碗”呢?有人说时间久了难免会让一个人失去工作动力和新鲜感,换个环境发展也很正常,人生本来就该丰富多彩,李咏邱启明转换幅度不是就非常大么?对于这个观点我也认同,但我也想说,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岗位非常舒服,谁又会换呢?况且白燕升是如此热爱戏曲。 白燕升多才多艺,京剧、河北梆子、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剧种都能演唱,甚至发行过戏曲歌曲演唱集,还会编曲,可谓央视最具才气的主持人。有人说,以白燕升的学识、风度,若不是在中央电视台始终主持着戏曲类型的节目,他早就和其他主持人一样大红大紫了。而现在白燕升已经年近50,却依然是一个主持人,而在实际工作中,主持人有太多的被动性,有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一些事情,我想白燕升的离开应该跟此有一定关系,不能施展自己的报复,只能离开。 据悉,白燕升或将加盟香港媒体,担任副台长,负责北京基地的节目制作,我想这才是白燕升想要的。白燕升说:无论将来去哪里,我都会继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央视里是我成长、成名的地方,没有在国家级电视平台工作20年的经历,也没有今天的我。对于这样一番表白,央视领导听到后不知作何感想?
新编越剧《甄嬛传》瞄准青年越剧戏迷市场
让娇滴滴的花旦一转三折地唱出“贱人就是矫情”,其难度绝不低于将这句话翻译成英文。当上海越剧院准备改编《甄嬛传》的消息公之于众时,立刻引起强烈反响。生产型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传统戏曲界基本共识。眼下,上海越剧院出“奇招”——向热门网络小说及电视剧借力,大型越剧《甄嬛传》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上海越剧院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剧本初稿已完成,预计分上、下两部推出,特邀以唯美见长的杨小青执导。这也是《甄嬛传》的首次舞台改编。改编《甄嬛传》的想法,其实本身就是“粉丝”的举动。原来,上海越剧院红楼团团长章瑞虹就是《甄嬛传》的粉丝。一次带团去台湾演出,李莉为打发时间看起了《甄嬛传》,没想到一看就上了瘾。她也因此下定决心,要把《甄嬛传》搬上越剧舞台。 来源:成都日报
京剧老旦吕昕走进怀远荆涂学校弘扬国粹
(特约通讯员 徐晓莉)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国粹艺术,2013年3月19日下午,怀远县荆涂学校特邀国家京剧院吕昕老师走进校园,和三百余名师生们一起谈艺说戏。 吕昕老师有“中国第一老旦”之称,她师承正统,学生时期由龚(云甫)派传人王玉敏先生开蒙,传授正工老旦唱、念、做、表七年,工作后又得到李金泉先生亲授6年,后又拜周文贵先生为师,她嗓音条件极佳,音域宽广、行腔自如、韵味醇厚,并深得老旦“一口气”唱法真传,真正继承了京剧的传统唱法。 活动中,吕昕老师向师生们介绍了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并在介绍过程中通过演唱京剧名段《钓金龟》、服饰道具介绍、请学生上台一起学习京剧中的基本动作,让大家感悟京剧中蕴含的道德元素、文化元素,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活动临近结束,吕昕老师向学校赠送了出版发行的CD,荆涂学校郭耀武校长也将艺术顾问的聘书郑重地交至吕昕老师的手中。 京剧是国之瑰宝,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典型,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无穷的艺术魅力。在如今青少年一代在慢慢远离传统文化的时候,荆涂学校将国粹引入校园,不仅让师生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到中国古老灿烂的文化艺术,更在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走出了一条民族特色与时代要求相融合的素质教育之路。
福建:保护传统戏曲传承人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曾静萍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建议,建议保护传统戏曲传承人。 建议认为,保护剧种首先是保护艺人,尤其是对知名老艺人和新生艺术传人。非遗保护工作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不少问题有待完善,如,传承项目工作进展迟缓,传承项目经费的落实,传承人待遇低下,传承人传承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监督传承工作部门的权威及专业性等。 为此,建议提高传承人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专业性地审批传承项目并落实传承经费;实施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工程,抓紧对他们的从艺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对他们的经验以文字、图片、录像等进行记录留存;针对传统戏曲招生难、生源少的问题,建议设立专款扶助项目;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研究适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戏曲中专体制、学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传承人工作理念,规范传承人工作状态;将非遗项目列入义务教育及大中院校学习科目普及。 本报记者 郑昭 福建日报
上一页
1
2
...
17
18
19
20
21
22
23
...
53
54
下一页
共 1068 条
备案/许可证号:
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